3月24日,“成龍頭發(fā)白了還在拍打戲”的話題引發(fā)關(guān)注,網(wǎng)友們紛紛為他的敬業(yè)精神點贊。
然而也有人不無感慨地說道:“就連成龍也老了,功夫片真的沒落了。”
那么曾經(jīng)享譽全球的四位功夫巨星,你還記得嗎?
一、“不朽傳奇”李小龍
提到功夫,“李小龍”是繞不開的名字,他是功夫片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讓“Chinese kung fu”成為中國名片的傳奇人物。
李振藩出生于美國舊金山,后回到香港,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光。
在十歲時,李振藩參演了動作電影《細路祥》。
這部電影啟蒙了他的演藝之路,同時電影的編劇為他起了一個后來世人皆知的藝名——“李小龍”。
李小龍從小就接觸過多種中國傳統(tǒng)拳種,甚至跟隨過葉問學習詠春拳;長大后,他又通過紀錄片等渠道學習了西洋拳。
1959年,19歲的李小龍赴美讀書,三年后在學校角落創(chuàng)辦了“振藩國術(shù)館”,武術(shù)就是其教習的科目之一。
1967年,“截拳道”正式誕生。
在美國的十年里,李小龍闖蕩過好萊塢,也主演了“華人在好萊塢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青蜂俠》,但這并未成就他的演藝事業(yè)。
歧視的眼光長時間地投射到他身上。
1970年,李小龍回到香港,自編自演了第一部功夫電影《唐山大兄》,開始了他的不朽神話。
之后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斗》讓全世界觀眾見識到了他功夫的穩(wěn)、準、狠,“李小龍”從此成為了一個鮮活的象征符號。
然而天妒英才,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拍攝《死亡游戲》時暴斃,成為了世人一個謎團、一個遺憾。
但他的如流星般的人生影響了后來許多人。
二、“功夫之王”成龍
1976年,電影《新精武門》上映,成龍擔綱主演,在影片中,他極力模仿李小龍的表演風格,但顯然并不太成功。
李小龍是成龍的偶像,甚至有傳聞?wù)f,“成龍”這個名字的蘊意就是“成為李小龍”,可見他的野心。
成為武打明星是成龍從小就有的夢想,后來在父親的幫助下,他拜師京劇武生于占元為老師,學習武功,1971年以武師的身份進入影視圈。
直到1978年,《蛇形刁手》《醉拳》兩部電影的大獲全勝才讓成龍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道路——功夫喜劇。
闖出名堂后,成龍也如同李小龍一樣,試圖打開好萊塢的市場,但可惜同樣沒有成功,于是回到中國,專注于自己的功夫喜劇當中。
成龍應(yīng)當是繼李小龍之后,中國的新一位頂級功夫巨星,是從中國本土走向國際,并被全世界觀眾所追捧的“功夫之王”。
幸運的是,成龍的命運要比李小龍好很多,雖然近兩日,他滿頭白發(fā)引起了無數(shù)影迷的感慨,但他用行動證明他還可以繼續(xù)拍打戲。
他的傳奇依舊在書寫著。
三、“洪家班創(chuàng)始人”洪金寶
洪金寶與成龍是師兄弟,兩人都是于占元的學生,出師后的表演風格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1961年,洪金寶憑借一部《愛的教育》推開了演藝圈的大門;1966年,從《大醉俠》開始,走上了武術(shù)指導的道路。
上世紀70年代,動作電影班底“洪家班”誕生,洪金寶轉(zhuǎn)型導演。
從《三德和尚與舂米六》到《敗家仔》,洪金寶率領(lǐng)洪家班走在“功夫喜劇”的道路上,雖然卓有成就,但到后期,成龍顯然才是這一類型影片的代表人物。
于是在功夫喜劇的基礎(chǔ)上,他又不斷探索別的領(lǐng)域,靈幻功夫片、僵尸片等收獲了非常不錯的反響。
2023年,洪金寶在亞洲電影大獎上,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四、李連杰
在成為演員之前,李連杰是一名武術(shù)運動員,參加過國內(nèi)外很多武術(shù)比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甚至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還曾被授予“特等功”。
但就在憑借五枚金牌被授予特等功的那年,他卻因為受傷,不得不逐漸淡出武術(shù)界。
這是一個終點,卻也是一個起點。
1980年,一部《少林寺》開啟了李連杰的功夫明星生涯,之后塑造的“黃飛鴻”一角更是成為了影視上的經(jīng)典形象。
1993年,由李連杰主演的武俠喜劇電影《方世玉》上映,后美國《娛樂周刊》將其評為“史上最佳19部功夫影片”之一。
或許每一個武打演員都有一顆進軍好萊塢的心吧,李連杰也不例外,并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他也的確獲得了成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功夫巨星。
2023年11月,網(wǎng)上廣泛流傳“李連杰去世”的消息,后李連杰的妻子發(fā)文否認,李連杰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已經(jīng)向家人交代過后事。
最嘆英雄遲暮。
參考資料:
抖音百科
新浪娛樂《69歲成龍拍戲路透,成龍頭發(fā)白了還在拍打戲》
九派新聞《李連杰:已交代后事》
由于平臺規(guī)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guān)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聲明:個人原創(chuàng),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