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剛于舞臺上演唱完《蒙娜麗莎的眼淚》結束,回到后臺時,突然得知詞曲作者鄭華娟老師過世的消息。我的眼淚奪眶而出。”3月25日凌晨,歌手林志炫在微博發布了悼念音樂人鄭華娟的消息。此前幾個小時,鄭華娟的唱片公司“滾石唱片”也正式公布了鄭華娟于3月21日離世的消息。滾石發布的信息中,沒有說明鄭華娟去世的原因,只是告訴人們,她的后事由她在德國的親友處理。
很多人并不知道鄭華娟是誰,但一定會對《蒙娜麗莎的眼淚》《太委屈》《聰明糊涂心》這些傳唱度極高的流行歌曲印象深刻。其實,在磁帶和CD的那個時代里,只要認真看一看詞曲作者署名,就會發現鄭華娟這個名字的出現頻率相當之高。除了上述那幾首最為著名的歌曲之外,還有數百首作品,都是由鄭華娟完成的詞曲創作。
去世消息傳出之后,歌迷們才開始審視鄭華娟短短60年的人生。人們驚訝地發現,這位藏在歌詞本背后的幕后音樂人,是一位多產的文藝青年,其作品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多有流傳。她為張惠妹、林志炫、張信哲、梁詠琪、萬芳等歌手創作的作品,時而溫婉含蓄,時而灑脫陽光,也因此成為這些“天王天后”的代表作。更為難得的是,鄭華娟也是最早在華語樂壇用獨特的視角,書寫都市女性心情的創作人之一。她在作品中透露的某種先鋒性,已經說不清是來自她對時代的敏感捕捉,還是她與生俱來的生命熱情散發的結果。
音樂人鄭華娟。圖/豆瓣
都市情感代言人
鄭華娟去世后,臺灣資深歌手鄭怡發布的消息最耐人尋味。她在社交媒體上回顧了兩人相識的最初場景:1980年,“新格唱片”為當時在“金韻獎”參加過比賽的大學生歌手舉辦聯誼活動,都參加過這一比賽的鄭華娟和鄭怡因此成為朋友。在鄭怡眼中,學習音樂出身的鄭華娟是個酷愛旅行的傳奇女子,皮膚白氣質好,“好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精靈”。鄭華娟的創作之路,正是跟隨著鄭怡,以及后來成為“歌壇教父”的李宗盛等人,一同開啟的,她的人生也始終與這些朋友有著密不可分的緣分。
1983年,在鄭怡當時的戀人李宗盛制作的專輯《小雨來得正是時候》中,就有鄭華娟的兩首作品。1985年,鄭華娟和李宗盛在同一時期加入滾石公司,開啟了她身為“滾石才女”的職業旅程。在李宗盛為張艾嘉制作的專輯《忙與盲》中,也出現了鄭華娟的作品《箱子》。“箱子的大小是旅程的長短,箱子的多少是路途的遠近”,富有意味的歌詞和清新的旋律,就已經跳脫出那些表達小情小愛的情歌,顯得頗為不同。后來,她還參與了滾石著名的合輯《快樂天堂》的制作,這張專輯以環保和動物為概念,大大超出了當時聽眾的想象,也充分體現了鄭華娟高遠的視野。
進入20世紀90年代,滾石公司開始以打造“都市女性心聲”為風格的流行歌,也培養了大量具有獨特風格的女性歌手,其中包括陳淑樺、萬芳、蘇慧倫、辛曉琪以及更晚近的莫文蔚等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個性。此時,才華橫溢的鄭華娟的作品也開始受到矚目。不過很快,1993年,酷愛旅行的鄭華娟隨丈夫移居德國,幕前的歌手生涯相對告一段落,但她的創作依舊沒有停止,從那時起,她持續為華語歌壇輸送著新歌,創作時間大約持續了二十年,累計作品多達數百首。
比起同類型的男性創作者,身為女性的鄭華娟似乎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表達出女性真實的心聲,而她豐沛的才華和想象力,也能讓她根據不同的歌手的性格,去定制不同的歌曲。她為陳淑樺寫的《聰明糊涂心》在古典溫婉中透露著一絲灑脫,但她為蘇慧倫寫的《愛上飛鳥的女孩》則輕快且富有少年感。而多年之后,她為莫文蔚寫的《單人房雙人床》,歌詞就相對開放、大膽。
難得的是,鄭華娟不僅僅為滾石公司內部的歌手打造歌曲,她的作品當然也不僅限于女性題材,她也是不少男歌手的伯樂和推手。很多人都知道的是,嗓音清亮高亢的張信哲最早就是由鄭華娟在比賽中發掘、引薦進入歌壇的。而鄭華娟為另一位嗓音高亢的男歌手林志炫所寫的作品《少年游》和《蒙娜麗莎的眼淚》,兼具藝術美感和流行性,最終成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正如林志炫自己所言,鄭華娟在他不同的歌唱階段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她為這些男歌手創作的作品,很多都有著細膩、溫婉的情感表達,完全擺脫了傳統意義上那種男性情歌的視角。鄭華娟去世后,樂評人們稱她為“女性都市情感代言人”,也有人說,最懂女人心事的音樂人里,男有李宗盛,女有鄭華娟。但實際上,鄭華娟在作品中投射的自由與叛逆,是不分性別的,她的先鋒性也正在于此。
熱愛生活的“大姐姐”
作品之外的鄭華娟幾十年來遠離家鄉生活,雖然她也會經常回到老家,但因為長期居于幕后又住在歐洲,她能留給人們的話題并不多。但從朋友們的口中也能勾勒出她的性格,那就是仗義、陽光、積極向上,就像她給張清芳寫下的那首《加州陽光》一樣灑脫自由。她在音樂之外,依舊有一種旺盛、蓬勃的生命力。除了是詞曲作者,鄭華娟也是一名散文作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她幾乎每年都有新作品推出。此外,她還通過自學,成為一名咖啡師,對紅酒、烘焙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鄭華娟是一個極度熱愛生活的人。而她也將這些熱愛都寫了下來,她在書中談咖啡,談面包,談身邊的人,也會談自己旅居海外的經驗、心得,甚至對于垃圾分類這樣的生活瑣事,她都能研究得極為透徹。
音樂人鄭華娟。圖/豆瓣
鄭華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她的代表作《蒙娜麗莎的眼淚》歌詞聽起來凄美動人,背后卻有一段辛酸甚至滑稽的經歷。有一次她在巴黎,到凱旋門附近的游客中心問路,一進門就撞在了那里的旋轉玻璃門上,撞得眼冒金星,還撞出了眼淚。當時她感覺很荒謬,對自己說:別人到巴黎都來體驗浪漫,我卻是來撞玻璃門的。但就這樣,回到旅館后,《蒙娜麗莎的眼淚》的歌詞就這樣在她的腦海中誕生了。
多年來雖然遠離故土,但鄭華娟從未覺得孤獨,她的心靈依舊自由、寬廣。寫書、寫歌,都是她分享自我感悟的方式。她愛交朋友,也沒有任何架子,十多年前,她還曾來中國大陸的幾個城市,以“好笑主婦”的名義組織網友聚會,彈彈唱唱,也曾和網友約定好下次見面的時間。
而很多像鄭華娟一樣,為人們創作出時代心聲的創作人也在逐漸退場,有人離開流行音樂這個行當,有人遭遇變故。2024年3月15日,《容易受傷的女人》的詞作者、著名詞人何厚華離世;此前,音樂人包小柏剛剛宣布自己正在攻讀博士,正在用AI技術“復活”早逝的女兒;2024年年初,寫過《征服》《旋木》的音樂人袁惟仁因病陷入重度昏迷。
一切都在變化,隨著磁帶和CD的退場,專輯的概念已經消失,AI技術也已經可以創作歌曲,但即便如此,那一代音樂人的每一次退場都會引發歌迷無限感慨,至今歌迷仍然視那些年為中國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這一切或許都是因為那一代人用樂器和紙筆,以及真正的情感一筆一劃寫下過那么多動人的歌曲。
記者:仇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