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圖據受訪者
《第二十條》票房已破22億元。圖據片方
她是話劇舞臺上的“千場女王”;是春晚舞臺上大家分外期待的小品演員;她在《夏洛特煩惱》里塑造的馬冬梅在華語喜劇電影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她又憑借新作《第二十條》中“為母則剛”的李茂娟,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喜劇女演員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電影競爭激烈,電影《第二十條》沒有隨著春節檔的落幕逐漸退去熱度,反而逆勢上揚,從單日票房第四名一路上升,迄今已經連續十多天登頂單日票房冠軍。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3月1日晚,電影《第二十條》上映21天累計綜合票房突破22億元。至此,馬麗以主演的電影票房超192億元的成績,印證了她的實力。
在這部喜劇元素密集、以“正當防衛”為題材的普法影片中,馬麗飾演的李茂娟是萬千家庭中平凡而又偉大的家庭婦女,她既有急躁世俗的一面,也有善良和溫情的一面,這些性格在演員外放與內斂并存、張弛有度的表演中刻畫得絲絲入扣。2月2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了演員馬麗,聽她講述《第二十條》創作中臺前幕后的故事。
每個角色都需要演員下功夫 以母親為參考塑造李茂娟
“體驗角色”是演員創造角色的工作內容之一,從而幫助演員塑造“人的精神生活”。馬麗告訴記者,她認為自己更偏體驗派一點,“我演李茂娟,只要穿上她的衣服,走進那個場景,想象著這樣一家人,那我就成為她。她炒菜做飯削蘋果,是因為她的老公兒子回來了,她想為他們準備好熱菜熱湯,并不是刻板地去做成一個家庭主婦的樣子。”在她看來,演員在創作過程中,戲里戲外都要認真體會這個人物的生活,這樣才能給后續角色的呈現提供內心依據。
雖說馬麗和李茂娟同樣都是母親,但是馬麗坦言:“李茂娟的孩子比我自己的孩子大很多,她非常偉大的一點是,她為了家庭的整體,為了老公和孩子放棄了很多,包括自己的事業,這個是我做不到的,我覺得這樣的女性非常值得尊重。”
“我塑造李茂娟,很多時候其實是參考了我自己的媽媽——典型的直爽、善良的東北女性。”馬麗說,演員的任務就是塑造角色,觀眾們覺得很真實,其實就是這個人物在成為那個角色以后觀眾的真實反應。
每個人的性格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多樣的,需要演員找到角色特有的眼神、語氣、姿態等體現出來。片中有一場戲是李茂娟在商場偶遇丈夫韓明和初戀在一起,馬麗處理這場戲時,幾乎沒有過多的臺詞。演員看似平靜的臉龐,顰蹙的眉頭下是疑惑而尖銳的眼神,下拉的嘴角克制著心中的醋意與不悅;再到緩緩邁出遲疑的步伐,悄聲坐下向丈夫投去“審視”的目光,雖有對相伴多年的丈夫的信任,但也有對今日之事的不解。正是由于馬麗對角色反差的處理,讓觀眾看到了李茂娟性格中沉穩理智的一面。
“李茂娟是直率的,但不是潑婦,她非常明事理。”馬麗向記者透露,因為電影篇幅問題,其實沒有交代清楚這個角色的背景,但在最早的角色創作里,李茂娟是醫院里很干練的護士長,后來為了老公和孩子才放棄了自己的職業道路。“所以在那樣的狀況下,大開大合的行為不是李茂娟會做的,她在跟韓明的吵架戲里也說明了這一點。她雖然會吃醋,但她知道自己的老公韓明是什么樣的人,并且在之后的事件中,給予了很多幫助和支持。”她說。
跟張藝謀導演學到了很多 跟對手演員相互成就
從2005年加入開心麻花進行舞臺喜劇創作開始,馬麗深厚的舞臺經驗創造出太多戲劇角色,她也早就成為了話劇界的“千場女王”。2023年,電影《第二十條》讓她終于迎來了和導演張藝謀的合作。“張藝謀導演非常厲害!是我非常敬佩的大師,跟他的合作能學習到的實在是太多。”馬麗向記者回憶,張藝謀在給予演員足夠創作空間的同時,也做好了所有的細節工作,讓演員可以非常安心和投入地去沉浸在角色里,因為導演知道喜劇的那種即興來的沖擊的靈感,很多時候是不可復制的,“我覺得這樣的電影,也只有張藝謀導演能做到。”
片中有幾場人物爭執的戲份,無論是演員的臺詞和邏輯的處理,還是生活化的表演,都引得眾多網友大加贊賞。馬麗說:“這是張藝謀導演的智慧,他給演員指出了人物和戲劇方向,也給所有演員充足的表演空間去創作。”她告訴記者,張藝謀導演每天會提前一晚把第二天的戲一起開會討論,而在細節上卻不設限,所以當演員進入角色時,現場的表演就是在相應情境下迸發出來的靈感,反應也很真實。馬麗還以“飯桌”那場重頭戲為例,其實他們走戲的時候不是現在這樣的呈現,但是在實拍過程中,導演盡可能給了演員最大的自由,所以最終在銀幕上呈現了最真實的效果。
談及第一次和雷佳音的合作,馬麗直言:“他非常優秀!”因為兩人都是東北人,所以拍攝的過程中非常有默契,演戲上你來我往,對方即興的內容也都接得住。“尤其他最后那段充滿正義的陳詞,拍攝的時候我已經殺青了,我是在電影院跟觀眾一起看到的,非常震撼,這種演員的可塑性非常強。”馬麗說。
對于網上流傳的一些在片中即興表演的片段,在馬麗看來,精彩其實都是導演指導得好,以及對手演員的互相成就,“比如很多網友說我跟雷佳音、陳明昊老師只要聚在一起就很好玩。”馬麗說,那是因為他們都是話劇演員出身,即興的表演是他們必須具備的能力。
希望自己是盲盒演員 等待導演、角色和觀眾來發現
一提到馬麗,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她是一位喜劇演員,誠然,要演好喜劇,自然需要一些額外的天賦。馬麗自己也說,東北人里可能具有幽默感的人會多一些,身邊的人也經常這么說她。但是,她卻覺得自己私下是比較安靜的,所以最開始無論是學習還是剛剛工作時,她接觸的都是演正劇,直到某一次大學的匯報演出時,她突然把觀眾都逗笑了,才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當時我自己也很詫異,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可以演喜劇。”
接連的大熱喜劇電影,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馬麗,但她也逐漸被市場和觀眾打上了單一的“喜劇女演員”的標簽。“我一直都心懷感恩,是喜劇讓觀眾認識我。”馬麗說,作為演員當然想嘗試多元創作,她也一直為此而努力,但肯定也會堅持喜劇,因為她覺得喜劇是非常有力量的。“觀眾給我的支持和力量非常大,很感謝大家的認可。也希望大家能看到馬麗作為演員的更多不同的方面,她不只能演好喜劇,也能演好正劇,也能演得非常精彩。”她說,希望自己是盲盒演員,等待導演、角色和觀眾來發現。
功夫不負有心人,無論是之前的電視劇《致逆流而上的你》,還是如今的電影《第二十條》,馬麗正在逐漸打破一些大眾對她固化的評價,也讓大家見識到了話劇“千場女王”的專業實力。說起多年話劇舞臺的經驗,她說:“給予我的太多了,無論是臺詞、臨場的反應、即興表演還是心里承受力等。”在馬麗心里,話劇舞臺很神圣,很磨練演員,并且在話劇舞臺上,演員離觀眾更近,可以第一時間感知到觀眾對表演的反饋,這對演員來說非常迷人。
此外,她也呼吁大家走進劇場。“看話劇的藝術感受和影視劇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場的感染力、集中的戲劇沖突,還有一些舞臺的即興意外,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體驗,還是希望觀眾朋友們有時間也感興趣的話,多走進劇場感受話劇的魅力。”
“不忘初心,做好自己,做好當下。”馬麗說,這是她一直堅持的信條,是她自己堅持的節奏。“大家給的一些標簽反而是我沒有刻意去想過的。我是個沒什么野心的人,但是我堅信做自己,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你就是在往前走,往更好的地方走,成為更好的自己。”
對話
期待有朝一日能重返話劇舞臺
記者:你在電影《第二十條》中和劉耀文飾演母子,那私下相處是什么狀態?
馬麗:
耀文是很有素養、禮貌文靜的孩子,而且很有天分。電影拍攝的那段時間,即便不在片場,他也會叫我們爸媽。我們一家三口經常會在一起聊天,說家長里短或是一些關于拍攝的探討,他很用心也進步得非常快,還時常跟我們探討他的想法。后來導演也說,有時看我們仨坐在一起,都不像是演的,覺得就是一家人。
記者:片中李茂娟說自己的初戀叫“李逵”,很多網友說和小品里沈騰飾演的角色夢幻聯動了,這是當時有意設計的嗎?
馬麗:
這些都是現場臨時的即興討論,在現場聊戲的時候我隨口就說出來了,大家覺得很有意思就用了。后來春晚的時候剛好想到了這個包袱,還很巧地跟我們電影對上了。
記者:之前《夏洛特煩惱》十周年,你又回到了話劇舞臺,之后會有新的話劇作品與大家見面嗎?
馬麗:
非常希望能回到話劇舞臺,但是目前工作排得很滿,還沒有時間做話劇。話劇需要一段相對長的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地排練,另一方面也在期待一個合適的話劇本子。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見習記者王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