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芷蕾憑借電影《日掛中天》中的美云一角,捧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辛芷蕾獲得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之后,她的獲獎感言在網上刷屏:“十幾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吹過一個牛,我說有一天,我一定要站在世界級的舞臺上,我想成為一個國際巨星。”“那時候我遭受到了很多嘲笑。但是你看,今天我終于站在這兒了。”
這一刻,她不僅實現了年少時的夙愿,更完成了一次從鶴崗到威尼斯的漫長跋涉。這座獎杯,見證了她20年來表演生命的厚積薄發,尤其是從2011年《畫皮》中的盲女素素,到2025年《日掛中天》中的美云,辛芷蕾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軌跡。
“野心”的正名:一個東北女孩的表演初心
2017年,演技競演類綜藝《演員的誕生》讓更多人認識了辛芷蕾。后臺采訪時,面對鏡頭,她說:“說實話,我沒預設過自己會輸。”這份坦率很快被解讀為“野心”。
在當時的語境里,演員的“野心”往往帶有負面意味,但辛芷蕾并不回避。對她來說,那不是虛榮,而是對角色的渴望。她曾反問:“因為名氣不夠而錯過特別喜歡的劇本,換做是你,你氣不氣?”這句反問背后,其實是一個演員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與其說是一種“野心”,不如說是一種真實,這種真實是演員創作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直以來,當我們談到演員的素養時,其本人的人生經歷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這種人生經歷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演員身上打上烙印,使一個演員具有某種特有的氣質。從《繡春刀2:修羅戰場》里的丁白纓,到《如懿傳》里的金玉妍,再到《繁花》里的李李,辛芷蕾塑造過許多英姿颯爽、愛憎分明、帶著一股俠氣的女性角色。這些角色的氣質,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她早年的經歷有很大的關聯。出生于黑龍江鶴崗的她,父親癱瘓在床,她很早便擔起了家庭重擔。生活的粗糲沒有磨鈍她的感知,反而讓她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渴望。她拒絕被同情,也無意渲染苦難,只是清楚地知道:“靠自己爭取想要的東西,沒什么不對。”
2005年,她因偶然機會拍攝廣告進入演藝圈。2011年,在電視劇《畫皮》中飾演盲女素素,這是她的第一個影視角色。角色雖然分量不重,卻頗具表演難度——一個盲人的世界要靠觸覺和聽覺去感知。為了避免“裝瞎”的外化表演,她在拍攝中刻意減少眼神交流,用身體微小的前傾、手指的輕微顫動去表現“看不見”的狀態。這種處理方式雖然稚嫩,但已能看出她試圖通過身體細節去捕捉人物的感知世界。
真正令她開始積累經驗的,是一次次現場的窘迫與自我調整。辛芷蕾曾坦言,早期一到鏡頭前就會發抖,不知眼神放在哪里。但她沒有退縮,而是把這種局促轉化為表演練習的動力,這種調整和學習能力也是她后來能夠駕馭復雜人物的重要基礎。
當我們談辛芷蕾:獨特的氣質,“另類”的俠女
辛芷蕾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個深刻印象,是她在古裝影視作品中展現的獨特氣質。
2017年《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的丁白纓,讓人們看到了不同于傳統俠女的形象。丁白纓的出場堪稱經典:在一場竹林圍剿沈煉的戲里,她從竹林深處走出來。與傳統古裝戲里的女俠不同,辛芷蕾的出場顯得格外松弛,甚至有些普通。她白衣持刀,緩步走到張震飾演的沈煉跟前,沒有多余的動作或者表情設計,只靠凌厲如刃的眼神便塑造了一個武功高強的俠女形象。直到沈煉揮刀上前,在刀鋒落下之前,丁白纓反手握刀出鞘,一刀凌空劈下砍斷對方的刀,干脆利落,眼神犀利濃郁,殺氣十足,完全控制住了節奏。除了武打動作的利落,辛芷蕾更是用反常的語調勾連出了一個獨特神秘的形象:“你先后引開我兩個徒弟,其實一開始就想制住我,心思倒挺快啊,可惜了。”對于這句話的處理,辛芷蕾用了更多的氣聲,以漸弱的聲音處理令觀眾對這個角色抱有了更多樣的期待。
另一方面,丁白纓在戲中出場時,總是給人以兩種節奏并行的方式在行動的感覺,一種是外在的劇情行動,另一種是一種內在的堅韌和自我對抗。一般來說,演員會依據明確的劇情行動來重構角色的內心邏輯,以此達到最為真實、自然的效果。但是辛芷蕾所塑造的角色,在某些時刻會給人一種出離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指從角色看到演員內心的真實思考。到了《繡春刀2》最后,張譯飾演的師兄陸文昭身負重傷,兩人又被錦衣衛包圍,丁白纓第一次露出了深情,但在最后告別之時也始終克制自己的情緒,僅靠眼神的變化,便將兩人的遺憾與愛情傳遞給了觀眾,這種與情緒的對抗要求演員對劇本有深入的思考。
正如影片導演路陽接受采訪時所說:“《繡春刀》的情懷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反抗,另一個是希望。反抗不是表現在對別人的反抗,而是對自身命運的反抗。如果你不去接受命運和現實,那么就試圖改變它。哪怕這種反抗很困難,是沒有可能的,你也要擁有希望,這種希望會始終支撐著你往前走。”丁白纓不是簡單的女俠客,而是一個對命運無奈,在江湖中尋找自我的女性。
辛芷蕾在塑造人物時總不掩飾自己內心對角色的看法,這是一種勇敢的、讓人無法回避的坦誠。
如果說丁白纓在故事人物形象上還比較單薄,那2018年辛芷蕾在《如懿傳》中所飾演的金玉妍,則是她演藝生涯的轉折點,展現了辛芷蕾對復雜人物的駕馭能力。
這個角色讓她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一人千面”。來自玉氏的貢女,表面溫婉如玉,實則城府極深,辛芷蕾通過眼神的微妙變化展現角色層次:面對皇帝時眼波流轉的嫵媚,算計他人時瞳孔驟縮的狠厲,被揭穿陰謀時瞬間凝固的驚恐。她在采訪中談到這個角色時說:“她做盡了壞事,但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國族和所愛之人。但她也是一個挺‘蠢’的人,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只是一味腹黑,不擇手段。”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角色理解,讓她塑造的金玉妍既可惡又可憐,成為了劇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
這個角色的難點在于,在《如懿傳》中她無時無刻都帶著目的,但這種目的卻無法長久,角色內心是中空的,缺乏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真實。這種缺失使得金玉妍在初期的所有的動作顯得“做作”。這對演員來說,是很危險的,稍不注意就容易使角色變成臉譜化的工具。但辛芷蕾在這部劇里,展露了真實、準確又合理的思考能力,塑造了立體的角色形象。
在金玉妍最后梳妝獨自赴死的獨白中,可以看到辛芷蕾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時而成為角色,時而跳出了角色,做到了自己獨特的詮釋。“真沒意思,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又何必與她們爭來斗去的,費盡心思,費盡謀算,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罷了。”在這一幕中,辛芷蕾的臺詞和表情并不總是完全對應的,在回顧自己虛妄的一生時,金玉妍卻眼神有力地望著鏡中自己的形象,如同是演員在評價一個人物,“如果有來世,你一定不要再過這樣的人生。”不僅僅是人物自身的哀嘆,也讓觀眾感受到了演員自身的態度,一種現代的、勇敢的、充滿韌勁的聲音。
2019年,《慶余年》中的北齊圣女海棠朵朵也展現了辛芷蕾的二次創作能力。這個出身高貴且武功奇高的圣女,卻獨愛悠閑的田園生活,平日里養雞鴨種地,一副農家女子的樣子。在這個階段,辛芷蕾的表演在劇本的“規定情境”之外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思考。為了呈現角色的“接地氣”,辛芷蕾特意設計了許多小動作:走路時外八字步態、說話時翻白眼的微表情,讓這個圣女形象既保留了武俠的颯爽,又多了幾分鄰家女孩的鮮活。
2023年的《繁花》則是辛芷蕾表演生涯的又一個里程碑。她所塑造的至真園老板娘李李成為了年度最具話題度的角色。這個從青島到上海打拼的“神秘美人”,身著墊肩西裝、涂著大紅唇游走在商戰與情場之間。王家衛導演正是被辛芷蕾在《繡春刀2》中的表現所吸引,看到了她與李李的共同點:雖然是年代商戰劇,但李李也是一個很江湖的人,她更像一個俠客,身上要有俠氣。
隨之而來的便是對外形的要求。作為全劇最具神秘色彩,唯一一個說普通話的角色,她是制定規則的人,不是為了融入上海的,也是全劇最具張力的女性角色。原著作者金宇澄這么描述李李——“明眸善睞”,意思是眼睛靈活會說話,但又像刀子一樣銳利,帶著冷靜和疏離,在劇里哪怕不說話,也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氣場。因此,對辛芷蕾來說,比起詮釋人物的經歷,更難的挑戰是要從外表呈現出20世紀90年代女性的風韻——她花了一兩年時間才找到李李身上那股勁兒,不管是李李走路、講話的方式,還是某一個眼神,辛芷蕾都需要反復琢磨,有時王家衛甚至會親自上陣示范,示意她來模仿。在拍一場羊肉火鍋戲份時,埋頭苦吃的辛芷蕾很快被王家衛阻止,只允許她用筷子蘸一點點麻醬吃:“吃飯不是你的目的,你是來談生意的,要優雅。”
對辛芷蕾來說,飾演李李也是一種表演觀念的更新,“我以前演任何角色,都沒有過多地想從外部去詮釋一個人物,但是演了《繁花》之后,我發現角色的走路、坐姿、站姿都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外在去慢慢往里走,讓這個角色由外到內地合在一起。”另外,面對頗愛運用“留白”手法的王家衛導演,辛芷蕾有時需要在少量的劇本提示之中,自己去感受角色的形象,正是這種方法,讓辛芷蕾在塑造的過程中對表演藝術的認知得到了深化:“作為演員來說,更希望角色是豐滿的、飽滿的,她有她的成長和過去、未來。但是通過拍攝《繁花》,我發現有的時候留白也是另一種美感。”
好的表演不是把所有情緒都展現出來,而是知道什么時候該收,什么時候該放。觀眾看到的李李,正是這樣一個游離于導演所建構世界之外的“另類”,一個無處安放的俠女。
在拍攝《繁花》期間,辛芷蕾也在為話劇《初步舉證》做各種劇本上的準備和訓練。這對沒有舞臺演出經驗的她來說,表演上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劇本中有大量人物,辛芷蕾不僅要演主人公泰莎,還要同時扮演法官、警察、受害人、母親、同事、出租車司機……偶爾還要跳出來跟觀眾交流。另一方面,舞臺表演與鏡頭前表演有著本質的不同,無法依靠鏡頭的切換和剪輯,必須依靠演員自身的表演完成所有情緒轉換。雖然有不安,但辛芷蕾還是憑借在《初步舉證》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評委會評價:“她讓觀眾看到了中國女演員的舞臺能量。”
話劇舞臺的經歷,對于辛芷蕾來說,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方面的精進,從面對鏡頭到直面觀眾,劇場的“在場性”使得演員能即時和觀眾交流,這種交流能讓演員在角色審美之外進行思考。在談到出演《初步舉證》時,辛芷蕾說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變化。“我真正了解了這個劇在說什么,它帶給我的動力可能遠遠比我最開始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更能驅動我。”辛芷蕾補充,“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給我的演員身份又增加了另一層意義。這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而且是一種很直接的幫助。”辛芷蕾出演這部話劇,不只是對自己演技的追求,也體現了演員對社會現象的關注與思考。
作為演員總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修養與精神境界不是多余的要求。著名演員于是之也談到過這一點:“熱愛生活,愛憎分明這一條很重要。……演員必須是——至少是一個好人:忠誠老實,敢愛敢恨……凡是對生活玩世不恭、漠不關心,就不大可能演好戲。”縱觀中國老一輩的演員如趙丹、金山、石揮、白楊、張瑞芳、田華等人,都是擁有深刻認識和火熱激情的人民藝術家。在當下這個浮躁社會中,辛芷蕾作為演員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體驗中表現:用生命演戲的苦行僧
辛芷蕾曾經求學于中央戲劇學院,所以她的表演不可避免地帶有“體驗派”的特點。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更笨一點兒,更痛苦一點兒。”她的演技來自于對生活的感受和一部部戲的積累。為演好《怒晴湘西》中的紅姑娘,她跟著湘西趕尸人學習巫儺文化;為《緊急救援》中的機長方宇凌,她考取了潛水證;在拍《如懿傳》的時候,她跟周迅同為后宮的妃子,戲外她以周迅為自己的榜樣,粘著長長的指甲吃飯,穿著花盆底的鞋練習走路。因為舞蹈片段而苦惱,她就把動作分解,畫成一個個小人兒,做一本自己的“武功秘籍”。只有將這些角色演得更貼近的時候,她才具有一個演員該有的底氣。
另一方面,當代的表演藝術早已是不斷進化的,比如美國方法派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改造。可以說當代演員的表演技術受到兩大流派的影響:一是以體驗為核心的“體驗派”,注重演員的內心體驗和情感真實;二是以外部技巧為主的“表現派”,強調形體動作的精確性和表現力。這兩種表演流派在中國話劇與電影的表演實踐中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表演美學。
辛芷蕾的表演藝術也是這種美學觀念的體現。她既強調深入角色內心,又保持著理性的控制力。她既會寫人物小傳、尋找角色動機,也能在現場保持冷靜的“間離感”,知道何時釋放情緒,何時克制收斂。這一點,在《繁花》中的李李和《日掛中天》的美云之間,體現得尤為鮮明。前者需要“收”,用留白與神秘制造空間;后者則要直面生活的沉重,把情緒層層遞進。兩種表演方式的切換,顯示了她的自覺與靈活。這種不斷調整的過程,也讓她的表演逐漸從外在的鋒利走向內在的含蓄。早期的丁白纓,靠凌厲的眼神和干凈的動作吸引注意;到了李李,她已經學會在安靜的片段中傳遞力量;到了美云,表演則像江水一般層層遞進,含蓄卻深刻。
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評價她“讓痛感變得鮮活而自然”,正是這種成長的寫照。
威尼斯加冕之后:不被定義的演員之路
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沃爾皮杯)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該獎項的評選向來以其藝術性和前瞻性著稱。縱觀歷屆獲獎者,可以發現評委們尤其偏愛那些深刻描繪女性在社會、制度或內心困境中掙扎與堅守的表演。從安娜·馬尼亞尼在《安吉莉娜》中為社區權益抗爭的家庭主婦,到費雯·麗在《欲望號街車》中走向精神崩潰的布蘭奇,再到鞏俐在《秋菊打官司》中執著討說法的農婦,這些角色都成為了電影史上不朽的女性形象。辛芷蕾在《日掛中天》中飾演的美云,正是延續了這一傳統。這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女性形象,既是個體的悲劇,也是時代的縮影。七位評委全票通過的結果,更是對她表演的高度認可。
成為威尼斯影后對辛芷蕾而言或許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從盲女素素到俠女丁白纓,從蛇蝎美人金玉妍到神秘老板娘李李再到落魄主播美云,她已經展現了極強的可塑性。相比一些中生代女演員容易陷入的“舒適圈”,辛芷蕾更像是主動尋找“陌生感”的演員。她自己說:“只要沒演過的角色都想試。”這種態度讓她的未來保持開放。從她一貫的選擇來看,她更愿意把未知當作動力。
辛芷蕾的故事并沒有走向完成。表演藝術的價值,正在于它的開放性。辛芷蕾站在威尼斯領獎臺上,意味著一個階段的確認,也意味著新的不確定。未來,她會遇到更復雜的角色、更陌生的導演語言,甚至更嚴苛的審美標準。能否繼續在技巧之外找到自由,在角色之內保持自我的坦誠和探索,將決定她作為演員的下一步。
因此,與其說“完成”,不如說“正在生成”。辛芷蕾的魅力,并不在于她已經抵達哪里,而在于她仍在不斷行進。對觀眾而言,這種未完成的狀態,正是最值得期待的。(徐乙然 作者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博士研究生)
辛芷蕾憑借電影《日掛中天》中的美云一角,捧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辛芷蕾獲得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之后,她的獲獎感言在網上刷屏:“十幾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吹過一個牛,我說有一天,我一定要站在世界級的舞臺上,我想成為一個國際巨星。”“那時候我遭受到了很多嘲笑。但是你看,今天我終于站在這兒了。”
這一刻,她不僅實現了年少時的夙愿,更完成了一次從鶴崗到威尼斯的漫長跋涉。這座獎杯,見證了她20年來表演生命的厚積薄發,尤其是從2011年《畫皮》中的盲女素素,到2025年《日掛中天》中的美云,辛芷蕾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軌跡。
“野心”的正名:一個東北女孩的表演初心
2017年,演技競演類綜藝《演員的誕生》讓更多人認識了辛芷蕾。后臺采訪時,面對鏡頭,她說:“說實話,我沒預設過自己會輸。”這份坦率很快被解讀為“野心”。
在當時的語境里,演員的“野心”往往帶有負面意味,但辛芷蕾并不回避。對她來說,那不是虛榮,而是對角色的渴望。她曾反問:“因為名氣不夠而錯過特別喜歡的劇本,換做是你,你氣不氣?”這句反問背后,其實是一個演員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與其說是一種“野心”,不如說是一種真實,這種真實是演員創作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直以來,當我們談到演員的素養時,其本人的人生經歷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這種人生經歷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演員身上打上烙印,使一個演員具有某種特有的氣質。從《繡春刀2:修羅戰場》里的丁白纓,到《如懿傳》里的金玉妍,再到《繁花》里的李李,辛芷蕾塑造過許多英姿颯爽、愛憎分明、帶著一股俠氣的女性角色。這些角色的氣質,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她早年的經歷有很大的關聯。出生于黑龍江鶴崗的她,父親癱瘓在床,她很早便擔起了家庭重擔。生活的粗糲沒有磨鈍她的感知,反而讓她學會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渴望。她拒絕被同情,也無意渲染苦難,只是清楚地知道:“靠自己爭取想要的東西,沒什么不對。”
2005年,她因偶然機會拍攝廣告進入演藝圈。2011年,在電視劇《畫皮》中飾演盲女素素,這是她的第一個影視角色。角色雖然分量不重,卻頗具表演難度——一個盲人的世界要靠觸覺和聽覺去感知。為了避免“裝瞎”的外化表演,她在拍攝中刻意減少眼神交流,用身體微小的前傾、手指的輕微顫動去表現“看不見”的狀態。這種處理方式雖然稚嫩,但已能看出她試圖通過身體細節去捕捉人物的感知世界。
真正令她開始積累經驗的,是一次次現場的窘迫與自我調整。辛芷蕾曾坦言,早期一到鏡頭前就會發抖,不知眼神放在哪里。但她沒有退縮,而是把這種局促轉化為表演練習的動力,這種調整和學習能力也是她后來能夠駕馭復雜人物的重要基礎。
當我們談辛芷蕾:獨特的氣質,“另類”的俠女
辛芷蕾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個深刻印象,是她在古裝影視作品中展現的獨特氣質。
2017年《繡春刀2:修羅戰場》中的丁白纓,讓人們看到了不同于傳統俠女的形象。丁白纓的出場堪稱經典:在一場竹林圍剿沈煉的戲里,她從竹林深處走出來。與傳統古裝戲里的女俠不同,辛芷蕾的出場顯得格外松弛,甚至有些普通。她白衣持刀,緩步走到張震飾演的沈煉跟前,沒有多余的動作或者表情設計,只靠凌厲如刃的眼神便塑造了一個武功高強的俠女形象。直到沈煉揮刀上前,在刀鋒落下之前,丁白纓反手握刀出鞘,一刀凌空劈下砍斷對方的刀,干脆利落,眼神犀利濃郁,殺氣十足,完全控制住了節奏。除了武打動作的利落,辛芷蕾更是用反常的語調勾連出了一個獨特神秘的形象:“你先后引開我兩個徒弟,其實一開始就想制住我,心思倒挺快啊,可惜了。”對于這句話的處理,辛芷蕾用了更多的氣聲,以漸弱的聲音處理令觀眾對這個角色抱有了更多樣的期待。
另一方面,丁白纓在戲中出場時,總是給人以兩種節奏并行的方式在行動的感覺,一種是外在的劇情行動,另一種是一種內在的堅韌和自我對抗。一般來說,演員會依據明確的劇情行動來重構角色的內心邏輯,以此達到最為真實、自然的效果。但是辛芷蕾所塑造的角色,在某些時刻會給人一種出離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指從角色看到演員內心的真實思考。到了《繡春刀2》最后,張譯飾演的師兄陸文昭身負重傷,兩人又被錦衣衛包圍,丁白纓第一次露出了深情,但在最后告別之時也始終克制自己的情緒,僅靠眼神的變化,便將兩人的遺憾與愛情傳遞給了觀眾,這種與情緒的對抗要求演員對劇本有深入的思考。
正如影片導演路陽接受采訪時所說:“《繡春刀》的情懷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反抗,另一個是希望。反抗不是表現在對別人的反抗,而是對自身命運的反抗。如果你不去接受命運和現實,那么就試圖改變它。哪怕這種反抗很困難,是沒有可能的,你也要擁有希望,這種希望會始終支撐著你往前走。”丁白纓不是簡單的女俠客,而是一個對命運無奈,在江湖中尋找自我的女性。
辛芷蕾在塑造人物時總不掩飾自己內心對角色的看法,這是一種勇敢的、讓人無法回避的坦誠。
如果說丁白纓在故事人物形象上還比較單薄,那2018年辛芷蕾在《如懿傳》中所飾演的金玉妍,則是她演藝生涯的轉折點,展現了辛芷蕾對復雜人物的駕馭能力。
這個角色讓她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一人千面”。來自玉氏的貢女,表面溫婉如玉,實則城府極深,辛芷蕾通過眼神的微妙變化展現角色層次:面對皇帝時眼波流轉的嫵媚,算計他人時瞳孔驟縮的狠厲,被揭穿陰謀時瞬間凝固的驚恐。她在采訪中談到這個角色時說:“她做盡了壞事,但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國族和所愛之人。但她也是一個挺‘蠢’的人,沒有自己的判斷力,只是一味腹黑,不擇手段。”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角色理解,讓她塑造的金玉妍既可惡又可憐,成為了劇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
這個角色的難點在于,在《如懿傳》中她無時無刻都帶著目的,但這種目的卻無法長久,角色內心是中空的,缺乏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真實。這種缺失使得金玉妍在初期的所有的動作顯得“做作”。這對演員來說,是很危險的,稍不注意就容易使角色變成臉譜化的工具。但辛芷蕾在這部劇里,展露了真實、準確又合理的思考能力,塑造了立體的角色形象。
在金玉妍最后梳妝獨自赴死的獨白中,可以看到辛芷蕾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時而成為角色,時而跳出了角色,做到了自己獨特的詮釋。“真沒意思,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又何必與她們爭來斗去的,費盡心思,費盡謀算,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罷了。”在這一幕中,辛芷蕾的臺詞和表情并不總是完全對應的,在回顧自己虛妄的一生時,金玉妍卻眼神有力地望著鏡中自己的形象,如同是演員在評價一個人物,“如果有來世,你一定不要再過這樣的人生。”不僅僅是人物自身的哀嘆,也讓觀眾感受到了演員自身的態度,一種現代的、勇敢的、充滿韌勁的聲音。
2019年,《慶余年》中的北齊圣女海棠朵朵也展現了辛芷蕾的二次創作能力。這個出身高貴且武功奇高的圣女,卻獨愛悠閑的田園生活,平日里養雞鴨種地,一副農家女子的樣子。在這個階段,辛芷蕾的表演在劇本的“規定情境”之外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思考。為了呈現角色的“接地氣”,辛芷蕾特意設計了許多小動作:走路時外八字步態、說話時翻白眼的微表情,讓這個圣女形象既保留了武俠的颯爽,又多了幾分鄰家女孩的鮮活。
2023年的《繁花》則是辛芷蕾表演生涯的又一個里程碑。她所塑造的至真園老板娘李李成為了年度最具話題度的角色。這個從青島到上海打拼的“神秘美人”,身著墊肩西裝、涂著大紅唇游走在商戰與情場之間。王家衛導演正是被辛芷蕾在《繡春刀2》中的表現所吸引,看到了她與李李的共同點:雖然是年代商戰劇,但李李也是一個很江湖的人,她更像一個俠客,身上要有俠氣。
隨之而來的便是對外形的要求。作為全劇最具神秘色彩,唯一一個說普通話的角色,她是制定規則的人,不是為了融入上海的,也是全劇最具張力的女性角色。原著作者金宇澄這么描述李李——“明眸善睞”,意思是眼睛靈活會說話,但又像刀子一樣銳利,帶著冷靜和疏離,在劇里哪怕不說話,也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氣場。因此,對辛芷蕾來說,比起詮釋人物的經歷,更難的挑戰是要從外表呈現出20世紀90年代女性的風韻——她花了一兩年時間才找到李李身上那股勁兒,不管是李李走路、講話的方式,還是某一個眼神,辛芷蕾都需要反復琢磨,有時王家衛甚至會親自上陣示范,示意她來模仿。在拍一場羊肉火鍋戲份時,埋頭苦吃的辛芷蕾很快被王家衛阻止,只允許她用筷子蘸一點點麻醬吃:“吃飯不是你的目的,你是來談生意的,要優雅。”
對辛芷蕾來說,飾演李李也是一種表演觀念的更新,“我以前演任何角色,都沒有過多地想從外部去詮釋一個人物,但是演了《繁花》之后,我發現角色的走路、坐姿、站姿都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外在去慢慢往里走,讓這個角色由外到內地合在一起。”另外,面對頗愛運用“留白”手法的王家衛導演,辛芷蕾有時需要在少量的劇本提示之中,自己去感受角色的形象,正是這種方法,讓辛芷蕾在塑造的過程中對表演藝術的認知得到了深化:“作為演員來說,更希望角色是豐滿的、飽滿的,她有她的成長和過去、未來。但是通過拍攝《繁花》,我發現有的時候留白也是另一種美感。”
好的表演不是把所有情緒都展現出來,而是知道什么時候該收,什么時候該放。觀眾看到的李李,正是這樣一個游離于導演所建構世界之外的“另類”,一個無處安放的俠女。
在拍攝《繁花》期間,辛芷蕾也在為話劇《初步舉證》做各種劇本上的準備和訓練。這對沒有舞臺演出經驗的她來說,表演上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劇本中有大量人物,辛芷蕾不僅要演主人公泰莎,還要同時扮演法官、警察、受害人、母親、同事、出租車司機……偶爾還要跳出來跟觀眾交流。另一方面,舞臺表演與鏡頭前表演有著本質的不同,無法依靠鏡頭的切換和剪輯,必須依靠演員自身的表演完成所有情緒轉換。雖然有不安,但辛芷蕾還是憑借在《初步舉證》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32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評委會評價:“她讓觀眾看到了中國女演員的舞臺能量。”
話劇舞臺的經歷,對于辛芷蕾來說,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方面的精進,從面對鏡頭到直面觀眾,劇場的“在場性”使得演員能即時和觀眾交流,這種交流能讓演員在角色審美之外進行思考。在談到出演《初步舉證》時,辛芷蕾說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變化。“我真正了解了這個劇在說什么,它帶給我的動力可能遠遠比我最開始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更能驅動我。”辛芷蕾補充,“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給我的演員身份又增加了另一層意義。這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而且是一種很直接的幫助。”辛芷蕾出演這部話劇,不只是對自己演技的追求,也體現了演員對社會現象的關注與思考。
作為演員總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修養與精神境界不是多余的要求。著名演員于是之也談到過這一點:“熱愛生活,愛憎分明這一條很重要。……演員必須是——至少是一個好人:忠誠老實,敢愛敢恨……凡是對生活玩世不恭、漠不關心,就不大可能演好戲。”縱觀中國老一輩的演員如趙丹、金山、石揮、白楊、張瑞芳、田華等人,都是擁有深刻認識和火熱激情的人民藝術家。在當下這個浮躁社會中,辛芷蕾作為演員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在體驗中表現:用生命演戲的苦行僧
辛芷蕾曾經求學于中央戲劇學院,所以她的表演不可避免地帶有“體驗派”的特點。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更笨一點兒,更痛苦一點兒。”她的演技來自于對生活的感受和一部部戲的積累。為演好《怒晴湘西》中的紅姑娘,她跟著湘西趕尸人學習巫儺文化;為《緊急救援》中的機長方宇凌,她考取了潛水證;在拍《如懿傳》的時候,她跟周迅同為后宮的妃子,戲外她以周迅為自己的榜樣,粘著長長的指甲吃飯,穿著花盆底的鞋練習走路。因為舞蹈片段而苦惱,她就把動作分解,畫成一個個小人兒,做一本自己的“武功秘籍”。只有將這些角色演得更貼近的時候,她才具有一個演員該有的底氣。
另一方面,當代的表演藝術早已是不斷進化的,比如美國方法派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改造。可以說當代演員的表演技術受到兩大流派的影響:一是以體驗為核心的“體驗派”,注重演員的內心體驗和情感真實;二是以外部技巧為主的“表現派”,強調形體動作的精確性和表現力。這兩種表演流派在中國話劇與電影的表演實踐中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表演美學。
辛芷蕾的表演藝術也是這種美學觀念的體現。她既強調深入角色內心,又保持著理性的控制力。她既會寫人物小傳、尋找角色動機,也能在現場保持冷靜的“間離感”,知道何時釋放情緒,何時克制收斂。這一點,在《繁花》中的李李和《日掛中天》的美云之間,體現得尤為鮮明。前者需要“收”,用留白與神秘制造空間;后者則要直面生活的沉重,把情緒層層遞進。兩種表演方式的切換,顯示了她的自覺與靈活。這種不斷調整的過程,也讓她的表演逐漸從外在的鋒利走向內在的含蓄。早期的丁白纓,靠凌厲的眼神和干凈的動作吸引注意;到了李李,她已經學會在安靜的片段中傳遞力量;到了美云,表演則像江水一般層層遞進,含蓄卻深刻。
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評價她“讓痛感變得鮮活而自然”,正是這種成長的寫照。
威尼斯加冕之后:不被定義的演員之路
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沃爾皮杯)的含金量不言而喻。該獎項的評選向來以其藝術性和前瞻性著稱。縱觀歷屆獲獎者,可以發現評委們尤其偏愛那些深刻描繪女性在社會、制度或內心困境中掙扎與堅守的表演。從安娜·馬尼亞尼在《安吉莉娜》中為社區權益抗爭的家庭主婦,到費雯·麗在《欲望號街車》中走向精神崩潰的布蘭奇,再到鞏俐在《秋菊打官司》中執著討說法的農婦,這些角色都成為了電影史上不朽的女性形象。辛芷蕾在《日掛中天》中飾演的美云,正是延續了這一傳統。這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女性形象,既是個體的悲劇,也是時代的縮影。七位評委全票通過的結果,更是對她表演的高度認可。
成為威尼斯影后對辛芷蕾而言或許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從盲女素素到俠女丁白纓,從蛇蝎美人金玉妍到神秘老板娘李李再到落魄主播美云,她已經展現了極強的可塑性。相比一些中生代女演員容易陷入的“舒適圈”,辛芷蕾更像是主動尋找“陌生感”的演員。她自己說:“只要沒演過的角色都想試。”這種態度讓她的未來保持開放。從她一貫的選擇來看,她更愿意把未知當作動力。
辛芷蕾的故事并沒有走向完成。表演藝術的價值,正在于它的開放性。辛芷蕾站在威尼斯領獎臺上,意味著一個階段的確認,也意味著新的不確定。未來,她會遇到更復雜的角色、更陌生的導演語言,甚至更嚴苛的審美標準。能否繼續在技巧之外找到自由,在角色之內保持自我的坦誠和探索,將決定她作為演員的下一步。
因此,與其說“完成”,不如說“正在生成”。辛芷蕾的魅力,并不在于她已經抵達哪里,而在于她仍在不斷行進。對觀眾而言,這種未完成的狀態,正是最值得期待的。(徐乙然 作者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