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歌詞成臺大學性騷擾課程范例 邊界課的重要性!“喜歡”可以,“跟著”不行;“浪漫”可以,“越界”不行。很多人將年少時的自我感動帶入成年:女生宿舍樓下點蠟燭被拒絕后還守著不走;公司門口天天“順路”,其實早已換乘了三條地鐵線;社交軟件上發幾十條“早安”,對方不回也不刪。我們稱這為“癡情”,但被跟的人卻感到“驚悚”。
法律已經劃好了紅線,情感卻還在灰色地帶徘徊。臺灣去年通過《跟蹤騷擾防治法》,明確規定:“持續或反復跟蹤、守候、盯梢他人,足以使被害人感到恐懼”就是違法。感情不能靠距離近取勝,但現實中很多人連“害怕”都不敢說出口,怕傷了對方自尊,怕自己被說“小題大做”。我的朋友阿菁曾被同事跟了半年,她說最崩潰的不是他跟著她,而是其他同事笑著說他只是太愛她。“太愛你”掩蓋了恐懼,這才是最冷的地方。
《等你下課》這首歌依然讓人想起高三的晚自習,但現在多了一種提醒:“浪漫”不是單方面排演的情節,而是兩個人都愿意靠近的默契。把這首歌寫進教材,是為了補一堂“邊界課”:喜歡之前先問一句“我可以嗎?”想靠近時先看對方有沒有后退。被說“不”時立刻停止,別把執念當深情。
如果你正在偷偷定位、反復繞路、深夜發長語音,請暫停一下,問問自己:“我是真的在表達愛,還是在滿足自己的不甘?”“如果對方也這樣對我,我會舒服嗎?”如果你正被跟,心里發毛卻不敢撕破臉,記住:恐懼不需要理由,你的“不”就是終點。留記錄、找朋友、報警、找學校都是可行的方法。不要因為“他好像也沒干嘛”就委屈自己,真正的愛不會讓你夜夜擔心門鈴。
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沒學過“同意”兩個字,情歌里全是“我為你到天涯”。如今長大,法律先一步提供了標準,情感教育還在追趕。老師用周杰倫的歌詞作為案例,是在幫我們收拾青春的殘局,讓下一代知道喜歡可以很甜,但必須先經過對方的允許。我們也應該學會把那句“等你下課”換成:“我下課了,你要不要一起走走?”對方點頭再并肩,搖頭就轉身,把溫柔留給自己。
這首歌依然是我的青春背景音樂,但我學會了把音量調小,把距離調遠。愿我們都能把“等你下課”的浪漫升級成“一起放學”的并肩,不再讓“我愛你”變成“我嚇到你”。這一次,把喜歡寫得輕一點,把邊界守得牢一點。這樣,下課鈴響的時候,我們都能安心地各自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