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全網刷爆的,是一位“考研教父”的突然出征。
槍聲未起,豪言先響。9月3日大閱兵結束不久,某位靠志愿填報出圈的頂流老師,開了麥:“真到那一天,我先拍一個億!”
一句話,把輿論劈成三瓣:力挺、質疑、拍磚。有人夸“爺們”,有人懟“嘴炮”,還有人起哄“現在就打款”。
直播間的臟話、自稱“老子”,把“真情流露”還是“精準人設”的問號,直接拉到滿格。
我信他真愛國,也信他真有錢——粉絲6000萬,公司估值按億算,上市鐘聲近在耳邊。但“等槍響再捐款”的劇本,聽著總像把國運當成下一波流量入口。
愛國這門生意,門檻低、流量高、退貨率零。
吳京的《戰狼》把它拍成 2D 版,張雪峰直接升級成語音版:不用膠片、不用劇組、不用后期,只要喉嚨夠響。
觀眾在屏幕前熱淚盈眶,他在后臺數著音浪抽成。
一句“我捐一個億”喊出去,成本是零,回收的是實打實的 GMV。
至于錢最后打到哪里?別問,問就是“時機未到”。
真正上過戰場的人,提起槍字會先沉默。
有一位老團長,左臂留在老山,他說:“子彈飛出去,回來的是賬單——有人付命,有人付良心。”
張雪峰沒付過,所以他敢把戰爭當抽獎:“老鐵們,火箭走一波,統一馬上開獎!”
語言在這里變成 TNT,一克也不粘手,卻能把別人的孩子送上灘頭。
說到底,大家怕的不是捐款,怕的是把“國”字寫成“流量”的偏旁;怕的是情緒被算法切片,再做成下一輪帶貨的底料。
愛國不是直播間的倒計時鏈接,更不是“兵馬未動、熱搜先行”的公關腳本。
它可以是1996年那位超市老板默默遞出的2萬元,可以是災難現場不知姓名的逆行者——唯獨不該成為上熱搜的計時器。
更雞賊的是嘴炮的選址:他敢喊“打過去”,卻絕口不敢提“打回來”——海參崴、伯力、外興安嶺,那片真正的失地,地圖上寫著中文,條約上簽著俄文。
東北人張雪峰不會不知道,但他一聲不吭。
因為喊南向是流量,喊北向是流放。
算盤珠撥得噼啪響,像極了他直播間里那個“一鍵發福袋”的按鈕:只往人多處扔,不往禁區投。
奧威爾說,戰爭宣傳永遠來自不上戰場的人。
今天再加半句:不上戰場、還不納稅的人。
張雪峰的“一個億”掛在嘴邊上,像PDD首頁的“提現 100 元”——永遠差 0.01 顆鉆石。
真有戰事,需要捐款,稅務系統第一個能找到他;真有統一,需要登陸艇,海軍可不會收他的火箭。
所以,他屬于典型的“三不”選手:不開發票、不簽合同、不上名單。
有人問我:你是不是反對統一?
我反的是把統一當打賞。
統一是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是直播間里的嘉年華。
真到了那天,需要捐的是命、是血、是工業體系、是后勤動員,不是嘴。
嘴炮打不穿海峽,只會打穿民心。
最后一句話,送給所有在公屏上刷“威武”的人:警惕那些讓你熱血沸騰,卻從不讓你出汗的人。
熱血是零成本,出汗才有代價。
如果愛國只需要喊一句“我捐一個億”,那一定有人悄悄替你付了那一個億——付的是命,是血,是再也回不來的兒子和丈夫。
張雪峰可以繼續賣他的“統一周邊”,但請記住:戰爭沒有售后,子彈不支持七天無理由。
–完–
筆不阿貴,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較犀利的文我會發這個備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