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肺喜潤惡燥且直接與外界相通,易受燥邪侵襲,出現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皮膚干燥等“秋燥”癥狀,長期還可能降低肺部抵抗力,因此“養肺護肺”是秋季養生的核心。結合中醫理論與現代健康常識,可從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防護4個維度科學護肺。
飲食護肺:以“潤”為主,忌“燥辣”
肺喜潤而惡燥,秋季飲食需重點補充水分和滋陰潤燥的營養,同時避免加重肺部負擔的食物:
多吃“潤肺食材”
中醫推薦:雪梨(可煮雪梨百合水、冰糖燉雪梨,減少寒性)、銀耳(銀耳蓮子羹)、百合(清炒或煮粥)、蜂蜜(溫水沖服,晨起空腹喝可潤肺潤腸,糖尿病患者慎用)、杏仁(南杏仁偏潤,可磨粉沖飲;北杏仁微毒,需煮熟后少量食用)、白蘿卜(煮水或燉湯,能理氣潤肺)。
現代營養學:適當攝入富含維生素A(保護呼吸道黏膜)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動物肝臟;補充維生素C(增強肺部抵抗力)的食物,如鮮棗、獼猴桃、西蘭花。
少吃“傷肺食物”
忌辛辣刺激:辣椒、生姜、大蒜、花椒等熱性食物易生燥火,加重肺燥,秋季需控制攝入量;
忌過咸過油:高鹽飲食會刺激呼吸道,油炸食物易產生自由基損傷肺細胞,建議清淡飲食,多采用蒸、煮、燉的烹飪方式。
生活習慣:避“燥邪”,調“呼吸”
秋季的環境和作息習慣直接影響肺部健康,需注意3個關鍵細節:
保持環境濕潤,減少肺燥刺激
秋季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40%-60%,干燥時可使用加濕器(每周清潔1次,避免細菌滋生);
避免長時間處于空調房或暖氣房,每天開窗通風2-3次,每次15-20分鐘,保持空氣流通,減少粉塵、霉菌對呼吸道的刺激。
多喝水+防“秋凍”,護好呼吸道
每天喝1500-2000ml溫水(少量多次喝,避免一次性猛灌),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減少干燥引起的咳嗽;
秋季“秋凍”需適度:早晚溫差大時,注意添減衣物(重點護好咽喉、胸部、背部,避免受涼引發感冒,進而損傷肺部),體質虛弱者(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不宜過度“秋凍”。
戒煙+避二手煙,減少肺損傷
煙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物質會直接破壞肺泡和呼吸道黏膜,長期吸煙易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甚至肺癌,秋季肺部敏感,戒煙和遠離二手煙是護肺的“底線”;
若接觸油煙、粉塵(如烹飪、打掃衛生),建議戴口罩,減少有害氣體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