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taEye研究院
近期,短劇演員梓渝首本單人封面刊《風度men’s uno》8月2號開售,開售15分鐘即達4500萬,一天內雜志銷量突破5500萬。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5500W雜志銷量 成績,是目前中國娛樂圈 藝人實體雜志銷售額第一。
粉絲在社交平臺喊話:” 梓渝別退圈,你還欠我們5000W!”
來源:網友整理
而據數說聚合數據,檢索”梓渝”相關的微博帖,其微博聲量(即關鍵詞關聯的微博內容帖數量)達3396.82萬,聲量峰值主要集中在7月6日,7月20日和7月23-24日。
來源:數說聚合
到底是何”魔力”讓一位短劇演員在短短一個月內,橫空出世?本期DataEye短劇觀察就來和大家盤一盤短劇演員背后的”資本局”!
一、梓渝到底有多火?
梓渝,本名鄭朋,曾兩次參與選秀節目,均未成功出道。2023年與前公司北京花開半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花開半夏”)解約后,負債60萬。而后,在服裝店BASEMENT FG工作,同時出演了多部微短劇。
今年7月,梓渝因出演海外劇集《逆愛》在網絡爆火,頻繁登上微博熱搜,而后又因情感糾紛問題再次引發網絡熱議,這也是少見的,之后梓渝一直頻繁登上微博熱搜。從近期熱搜合集來看,近30天,梓渝共登上熱搜297次,其中有157個熱搜詞條闖入TOP10。近7天,熱搜個數達52個。
而據數說聚合數據,檢索”梓渝”相關的微博帖,其微博聲量(即關鍵詞關聯的微博內容帖數量)達3396.82萬,凈情感度達74.5%,聲量峰值主要集中在7月6日,7月20日和7月23-24日。
【凈情感度,通過計算當前分析對象在網上正面與負面評價比例來分析網上口碑。NSR=(正面情感值-負面情感值)/(正面情感值+負面情感值)*100%。】
來源:數說聚合
7月6日主要是因為生日直播,且在劇的熱播期,尚未受負面事件所影響。
7月20日,梓渝亮相鹽城銀河左岸音樂節,是其首次線下大型音樂節演出。當周,其超話周熱度達到218.2萬,成為內娛首位單周突破200萬熱度的藝人,隨后在7月28日進一步攀升至265.7萬,創下歷史新高。
7月22日,超話單日簽到人數峰值達71.2萬,刷新年度紀錄。
7月23-24日 “劈腿塌房事件”爆發。在這之前,梓渝在微博的凈情感度(NSR)90.09%,負面評價僅占1.94%。而事件發酵后1周內,其在微博的凈情感度(NSR)從90.09%下降到44.82%,23-25日的正面評價更是下降到了22.48%,凈情感度(NSR)僅18.31%,短短3天梓渝就迎來大面積的脫粉。
8月2日,其微博聲量再次攀升,主要是梓渝首本單人封面刊《風度men’s uno》預售,選擇繼續支持他的粉絲試圖通過購買雜志沖銷量來維護其商業價值。
負面事件過后,梓渝團隊和其后援會迅速調整輿論風向,在粉絲群中引導輿論,并指導粉絲在超話中為其簽到,發帖,安利和反黑。
在粉絲的控評下,其風評再次扭轉,正面評價和NSR都迎來提升。雖然對比此前的74.5%有所減損,但僅減少了不超過10%,評價也以中性為主。
二、微短劇演員背后,真有資本局?
塌房,無非是”睡了”和”稅了”這兩大罪,已經讓人見怪不怪了。在”塌房”事件中,最令人咂舌的并不是”渣男行為”,而是”塌了”依舊有人愛!這似乎與我們的常理認知是相悖,為什么有如此多的”粉絲”愿意無條件地相信和維護?
是誰在萬千短劇演員中選中了他?又是誰幫他在負面風波中扭轉乾坤?
回到整個事件中的另一個核心人物——經紀人。從爆料人的”小作文”中我們可以發現,梓渝在與前公司解約后并不是完全退圈,而是依舊與經紀人有所聯系。而根據現任經紀人的辟謠發言可見,前任經紀人與現任經紀人目前也在在瑞鶴文化共事,說明兩位經紀人并不是完全陌生的。
同樣,在”小作文”中可以看出,梓渝的事業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上半年。以梓渝的經紀公司瑞鶴文化為線索,我們發現了以下信息:
2024年9月,瑞鶴文化成立,根據瑞鶴娛樂官微的第一條微博(2024年10月21日)就與梓渝有關。
瑞鶴文化的持股人李莼,在2024年2月成立了武漢星你傳媒有限公司,梓渝在6月26日持股了武漢星你傳媒的5%股份。
2024年6月28日《逆愛》開機,梓渝進組。可見24年6月前,梓渝就已經與李莼進行合作了。
可以看出,梓渝的事業轉折點關鍵在”李莼”這個新任經紀人。李莼是誰?又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耐?
李莼曾與資深藝人經紀人于卓弘共同投資了揚州正在娛樂有限公司。而于卓弘的重慶飛寶陽藝文化中,上海飛寶文化占股70%。
從企業關聯關系來看,上海飛寶文化和阿里巴巴影業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上海飛寶文化背后,章子怡持股2%,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持股5%。
從關聯來看,阿里巴巴影業與相關方存在一定聯系——畢竟阿里在新浪微博有持股。而梓渝那份澄清內容恰由新浪娛樂獨家呈現,這其間的微妙關聯,或許也從側面反映出,其熱度的發酵背后,各方的影子作用也值得留意。
因此,梓渝的爆火和風評逆轉都并非偶然,背后或有”資本在做局”!
三、從服裝店到頂流:一夜爆火的”爽文劇本”
這場鬧劇,看似是”塌房現場”,實則只是資本局的”危機公關測試”。
同時,這也折射出一個”短劇追星”的底層邏輯:短劇觀眾對于演員的包容度越來越高,他們要的并非是完美的偶像,而是”沉浸式追劇”的體驗。
將演員的人設從劇內延伸到劇外,即便是脫離了劇本身,觀眾依舊可以從演員身上找到故事情節的投射!
從短劇F4到短劇四小花旦,再到每周一換的短劇一哥一姐。短劇演員的爆火,本質是短劇行業”工業化造星”的縮影,這一套”素人改造公式”甚至比選秀更高效。
以梓渝為例,先是在個人的人設上,是負債打工的”落魄愛豆”,無奈”下海演短劇”而后憑借爆劇一夜逆襲成頂流,同時結合代表作中的”憐愛奶狗形象”,精準戳中下沉市場的情緒爽點,成功實現讓觀眾從劇中人到現實人的移情。
另一方面,資方在背后通過飯圈文化引導、營銷推流來進一步鞏固演員的話題熱度和聲量。更值得玩味的是,梓渝的”塌房反轉”,恰好印證了短劇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短劇演員的粉絲更像”付費用戶”——只要持續提供情緒價值,塌房可以是”劇情轉折”,脫粉也能變成”虐粉固盤”。
當短劇演員的造星逐漸向”堆熱搜,控數據”等工業化造星看齊,通過”資本手段”讓短劇觀眾從追劇變成追人,短劇的制作是否已經開始脫離”做高性價比內容”的初心了呢?”是紅利還是泡沫?”是需要短劇人繼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