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題材劇《利劍·玫瑰》上線后,口碑迅速崩塌。這部號稱今年最具教育意義的打拐題材劇原本備受期待,但一上線便遭到大面積吐槽,尤其是女主角迪麗熱巴的演技被指“拖了整部劇的后腿”。
從《掃毒風暴》到《利劍·玫瑰》,觀眾對新劇充滿期待。然而,《利劍·玫瑰》開播后,主流評價直接跌至谷底。劇情套路化、節奏拖沓,特別是演員的生硬表現成為觀眾批評的重點。這究竟是劇本乏力還是演員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利劍·玫瑰》講述了一群警察團隊如何拯救孩子、懲治犯罪分子并提高社會警惕的故事。劇中展示的犯罪手段如迷藥和假迷路設陷阱騙孩子的情節觸動了許多人的心。然而,當鏡頭轉向角色塑造時,問題開始凸顯。迪麗熱巴飾演的鄧妍,背負個人傷痛和打拐使命的角色設定本應有戲,但她僵硬的表演讓不少觀眾感到割裂。她既沒有表現出警察的專業氣場,也無法傳遞深層的人物情感,臺詞功底也欠佳。
隨著前幾集的播出,口碑進一步下滑。制作組試圖用快速的劇情推動來掩蓋人物塑造的缺陷,但這種“假性平靜”并不能掩蓋核心問題——缺乏深刻的情感連接。迪麗熱巴在與父母失去孩子的悲痛對戲時,面部表情幾乎固定成一張“撲克臉”,完全無法與其他演員情感共振。她的表演不僅沒有為觀眾傳遞緊張感和人物成長,還讓戲劇化的場景變得蒼白無力。
相比之下,《雪迷宮》和《掃毒風暴》的演員處理更加接地氣且情感充沛。這些作品中的演員以細膩的表演展示了犯罪現場的緊張氛圍和復雜社會中的普通人情感。這種對比反襯出《利劍·玫瑰》表演團隊的明顯差距,讓觀眾產生了“舒適區倦怠”的觀感。
劇情向后推移,鄧妍的角色轉變并未帶來預期的效果。她從一個“失誤者”逐漸轉變為“問題解決者”,但這種轉變反而暴露出拍攝和表演的粗糙。反派犯罪手段逐漸揭開,但鄧妍單一的表演風格無法承載整部劇的核心沖突,反而營造出一種“三流平庸”的感覺。再加上不成熟的配角表演,情節張力和人物關系都顯得極為薄弱。
在矛盾爆發后,劇情試圖通過渲染復雜的犯罪場景和多層人物關系來挽回觀眾評價,但主線上的障礙一直阻礙其更進一步。家庭劇的部分雖然充滿情感張力,但與主角的打拐任務之間并沒有自然融合,形成了共情斷裂。此外,劇集存在拖沓問題,不合理的情節安排讓劇情顯得冗長。普通觀眾很快就從“打拐警示”的高點滑落到劇情失控的低谷,紛紛選擇棄劇。
《利劍·玫瑰》的題材是一塊好材料,但它未能做好導演與演員的協調工作。迪麗熱巴的演技問題是主要槽點之一,但僅靠個人演員也無法挽救整個制作團隊的劇情走向。與其說它是一部爛劇,不如說它是一次差點就成功的“浪費機會”。用一個值得敬畏的題材和社會價值觀,卻無法創造一個令人難忘的戲劇體驗,這恐怕才是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