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總結自己的電影歷程,前十年,順流而下;后十年,逆流而上。
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在妥協和堅持之間,他不斷走出舒適圈,用創作詮釋著屬于自己的英雄主義。
由舍得酒業、鳳凰網、東方衛視聯合出品的訪談節目《舍得智慧人物》第六季,本期對話導演馮小剛。
“我喜歡諷刺喜劇”
馮小剛是普通市民家庭中長大的孩子。
出身草根,也沒有亮眼的學歷背景和資源。
高中畢業后,他當過兵,在劇組做過美工、編劇。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一步步越過山丘,成為導演。
早年的馮小剛一心想拍文藝片。
1994年,他執導的首部電影《永失我愛》出品后,幾無反響。之后,他所導演的電影陸續被勒令停拍、禁播。
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迎來了最灰暗的時光。
破釜沉舟,不破不立。
1997年,馮小剛執導了中國第一部導演不領取報酬、參與電影利潤分成的影片——《甲方乙方》。
斬獲3600萬票房,該影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為特定檔期所拍攝的電影,大年初一看電影也逐漸成為老百姓的習慣。
之后兩年,馮小剛又拍出《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兩部賀歲喜劇。
連續三年,票房過3000萬。
憑借著賀歲片三部曲,馮小剛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從此,帶有玩世不恭氣質、在幽默與荒誕情節中展現人情冷暖的馮氏喜劇,深深地烙印在觀眾心中。
馮小剛并沒有夫子自道的清高。
因為出身環境,所以理解老百姓的心情;
因為自己曾摸爬滾打,所以想在電影作品中盡量接地氣。
八九十年代,文藝大于商業。
馮小剛也因此成為了同行眼里“只會拍商業片”的俗人。
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
他說,喜劇不是陽春白雪,而是老百姓的表達工具。
“滿足觀眾的需要,滿足投資方的需要,剩下一點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滿足,滿足不了就算了”。
不時受挫,但依然篤定、堅持,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隨后,在2001年、2003年,馮小剛憑借《大腕》《手機》,順利拿下當年的國產票房冠軍。
逆流而上的英雄主義
改變發生在2007年前后。
這個投資人眼中的票房保障,在商業片勢頭正猛的時候,選擇了轉型,回溯文藝片。
在大導們一個個向商業靠攏的時候,2007年,馮小剛反而拍出了一部撼動人心的《集結號》。
影片上映后,票房收獲2.1億,不少人對馮小剛刮目相看。
“(投資人們)發現這家伙不商業,拍這種(風格的電影)也行”。
轉型后的馮小剛,舍棄了自己曾經的舒適圈,選擇了自己的藝術初心。
嘗試總是有挑戰的。
有時票房口碑雙豐收,有時二者都不盡人意。
2012年,馮小剛籌備多年、斥資2.1億的電影《一九四二》上映。
“消費苦難”、“給觀眾添堵”……
《一九四二》票房失利,成為了馮小剛未來十年的陰影。
十年過去,該影片的豆瓣評分從當年的6分飆升到8分。
談及此事,馮小剛坦然面對當年的滑鐵盧。
“觀眾挺公平,也許在他的某個階段對這樣的作品不喜歡,經歷了一些生活之后,他再回過頭去看這個作品,他突然發現這是一個好電影”。
拍電影如同釀酒,“《一九四二》絕對不是葡萄汁”。
在藝術追求和票房的掙扎中,2017年,《芳華》問世。
馮小剛總是逆流而上。
上映之前,發行公司很不看好《芳華》。
“70年代的事,現在的觀眾不關心,誰去看這個?”
馮小剛還是選擇了堅持,“大數據雖然很準確,但是如果我們的電影是要依靠大數據的運算能夠決定去拍什么的話,那我覺著電影就離死不遠了。”
最終,《芳華》斬獲14.2億元,成為馮小剛目前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
這部代表馮小剛青春的電影,贏得了觀眾們的認可。
這些年來,馮小剛導過的電影,一路與中國社會變化交織前行。
他說,主旋律絕不是自我陶醉、更不是自嗨。
“主旋律應該是反映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在時代發展困境中,人們怎么去克服這些困境”;
“它應該是能夠達到廣大人群的心上,然后產生強烈的共鳴”。
一代導演服務一代觀眾
從前,馮小剛懟天懟地,骨子里帶著放膽直言的叛逆。
他怒斥曝光他家庭住址的記者“無恥”,怒懟影評人“永遠勢不兩立”……
那些年,馮小剛動輒即被卷入輿論漩渦里,他日常的“憋不住話”讓他飽受爭議。
如今,他溫和了。
他毫不忌諱地承認自己老了。“年輕時吃了坦率的虧”。
2019年之后,馮小剛逐漸放慢了腳步。
但芳華已去,老炮不老。
他說,拍電影是一件單純、輕松的事,希望自己變得自在、輕松。
“一個人不能永遠的被綁在一個戰車上,不停地在玩命地工作或者很嚴肅”。
2024年元旦,橫跨15年的收官之作《非誠勿擾3》上映了。
對于此片,他希望“大家看完,比較高興、比較輕松”。
曾經觀看該系列前兩部的觀眾,已成為了發行公司口中的“非存量觀眾”。
那些年的觀眾,如今是否有時間看電影?
年輕人是否對此系列感興趣?
如今的馮小剛不再過分焦慮票房,“一代導演服務一代觀眾……干嘛每一代人都有趨同的愛好呢”。
馮小剛說,當下人們總是緊繃著,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帶給觀眾快樂。
“休息恥辱”是這個時代的癥結。
好好休息已經成為了不少人為之苦惱的議題。
長期習慣于處在工作狀態,閑下來時反而會感到焦慮不安。
“功績主體幻想自己身處自由之中,實際上卻如同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在現實困境面前,在同輩壓力之下,人們在功績主義的認知下,無止境地自我督促,努力讓休息變得有意義。
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
越過山丘的高光時刻固然喜悅。
但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過程。
享受沿途風景,珍視生命體驗,更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敬請關注由鳳凰網、舍得酒業、東方衛視聯合制作的《舍得智慧人物》。舍得酒業始終選擇以用時光沉淀老酒品質,邀您一起品老酒,學智慧,以舍得為尺,為時代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