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文聯打造、凝聚中法意瑞四國藝術家力量的偶劇《我的名字叫啊噸》在法國阿維尼翁OFF戲劇節迎來世界首演。經過一年的醞釀、創排,這部從北京走出的作品邁出了從文學到舞臺的堅實一步。
《我的名字叫啊噸》由北京市文聯發起并出品,三拓旗劇團創作演出,是北京市文聯著力將冬奧吉祥物“冰墩墩”轉化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IP熊貓“啊噸”的核心項目之一。作品圍繞生活在古老阿密寨中的主人公熊貓啊噸展開,因多年前的一場地震,啊噸不幸成為孤兒,長大后,他常常愧疚,覺得若是當初自己跑得再快一些、力氣再大一點,就能救回爸爸媽媽了。于是,啊噸有了一個夢想——成為一名運動健將,他要變得像自己的偶像“冰墩墩”一樣了不起,但隨著冒險旅程不斷前進,啊噸漸漸發現,他應該成為的不是別人,而是最好的自己。
去年7月,熊貓啊噸帶有鮮明中國印記的形象出現在巴黎地標,與前來參與奧運盛會的各國觀眾熱情會面;一年后的阿維尼翁OFF戲劇節,10位演員以戲曲身段和技巧操控木偶,并結合影戲、剪紙元素,再次展現了濃厚的中國韻味。沒有過多布景的舞臺實現了移步換景,幾個小竹竿呈現的卻是茂密的竹林,這種空靈的意境暗合了中國傳統演劇觀。為適應戲劇節的節奏,演出時長精簡至60分鐘。一位走出劇場的法國小觀眾說,雖然有時不太能跟上字幕,但她卻看懂了啊噸想要傳遞給大家的信念——勇氣和友誼可以戰勝一切。
劇中偶形的設計者、法國偶劇導演馬若蘭專程趕來觀看演出。今年6月,馬若蘭離開北京時,《我的名字叫啊噸》仍在緊張排練,這是她第一次觀看全劇。“從去年7月在阿維尼翁的發布會到今年的首演,這是一次跨文化的合作。”馬若蘭說,這次與中國藝術家合作,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磨合、協作的團隊精神。
導演趙淼同樣難忘一起工作的日子,大家曾有碰撞、分歧,但對藝術的追求最終把所有人凝聚起來,“比如偶的大小,開始時,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我們覺得未來可能會在千人以上的劇場進行演出,需要一個大偶,但法國藝術家一直建議,偶不能成為演員表演的枷鎖,最理想的是一個人也能讓偶飛起來,所以‘一個靈動的偶可能更重要’,他們改變了我們的很多觀念。”
演出期間,《我的名字叫啊噸》主創團隊還在阿維尼翁戲劇節OFF村舉行了《“熊貓啊噸”閃耀之旅交流會》,分享創作感悟,阿維尼翁OFF戲劇節聯合主席哈羅德·大衛非常肯定作品在技術與藝術層面的探討以及它所展現的跨文化合作理念。
據悉,結束阿維尼翁戲劇節的演出后,偶劇《我的名字叫啊噸》將登上北京影偶藝術周以及大涼山戲劇節的舞臺。(北京晚報記者 高倩)
日前,由北京市文聯打造、凝聚中法意瑞四國藝術家力量的偶劇《我的名字叫啊噸》在法國阿維尼翁OFF戲劇節迎來世界首演。經過一年的醞釀、創排,這部從北京走出的作品邁出了從文學到舞臺的堅實一步。
《我的名字叫啊噸》由北京市文聯發起并出品,三拓旗劇團創作演出,是北京市文聯著力將冬奧吉祥物“冰墩墩”轉化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化IP熊貓“啊噸”的核心項目之一。作品圍繞生活在古老阿密寨中的主人公熊貓啊噸展開,因多年前的一場地震,啊噸不幸成為孤兒,長大后,他常常愧疚,覺得若是當初自己跑得再快一些、力氣再大一點,就能救回爸爸媽媽了。于是,啊噸有了一個夢想——成為一名運動健將,他要變得像自己的偶像“冰墩墩”一樣了不起,但隨著冒險旅程不斷前進,啊噸漸漸發現,他應該成為的不是別人,而是最好的自己。
去年7月,熊貓啊噸帶有鮮明中國印記的形象出現在巴黎地標,與前來參與奧運盛會的各國觀眾熱情會面;一年后的阿維尼翁OFF戲劇節,10位演員以戲曲身段和技巧操控木偶,并結合影戲、剪紙元素,再次展現了濃厚的中國韻味。沒有過多布景的舞臺實現了移步換景,幾個小竹竿呈現的卻是茂密的竹林,這種空靈的意境暗合了中國傳統演劇觀。為適應戲劇節的節奏,演出時長精簡至60分鐘。一位走出劇場的法國小觀眾說,雖然有時不太能跟上字幕,但她卻看懂了啊噸想要傳遞給大家的信念——勇氣和友誼可以戰勝一切。
劇中偶形的設計者、法國偶劇導演馬若蘭專程趕來觀看演出。今年6月,馬若蘭離開北京時,《我的名字叫啊噸》仍在緊張排練,這是她第一次觀看全劇。“從去年7月在阿維尼翁的發布會到今年的首演,這是一次跨文化的合作。”馬若蘭說,這次與中國藝術家合作,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磨合、協作的團隊精神。
導演趙淼同樣難忘一起工作的日子,大家曾有碰撞、分歧,但對藝術的追求最終把所有人凝聚起來,“比如偶的大小,開始時,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我們覺得未來可能會在千人以上的劇場進行演出,需要一個大偶,但法國藝術家一直建議,偶不能成為演員表演的枷鎖,最理想的是一個人也能讓偶飛起來,所以‘一個靈動的偶可能更重要’,他們改變了我們的很多觀念。”
演出期間,《我的名字叫啊噸》主創團隊還在阿維尼翁戲劇節OFF村舉行了《“熊貓啊噸”閃耀之旅交流會》,分享創作感悟,阿維尼翁OFF戲劇節聯合主席哈羅德·大衛非常肯定作品在技術與藝術層面的探討以及它所展現的跨文化合作理念。
據悉,結束阿維尼翁戲劇節的演出后,偶劇《我的名字叫啊噸》將登上北京影偶藝術周以及大涼山戲劇節的舞臺。(北京晚報記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