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見性,遇見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廖一梅
1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好像進入全民減肥時代了。
每天的熱搜上,起碼兩三條,都關于瘦、瘦、瘦。
大量“豐腴”派明星,從“重量級”寶座走下來。贅肉全無,狀態大改。
比如賈玲、沙溢、賈冰,還有李雪琴。
李雪琴好像減了30多斤。
仿若換了一個人。
下面這張圖更直觀。
可以看得出來,輪廓清晰,腰身纖細,顏值飚漲。
其他妝造也很漂亮。
不得不承認,有些人瘦下來,令人眼前一亮。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不是所有的肥,都能減的。”
“你這是在制造身材焦慮。”
可親愛的,不是的。
一直以來,李雪琴就被“胖”這個詞困擾。
她從幼時開始,就因身材,被人嘲笑,活在痛苦之中。
周圍人會罵她,“肥婆”、“母豬”、“死胖子”……
惡意淋漓,日復一日。
許多侮辱性的詞匯,如今提起來,都能令人心驚。
上了中學,她承受了更隱晦、但更難堪的玩笑。
男生互相攻擊時,會說“你是她的老公”。
她向心愛的男生表白,無一不慘遭拒絕。
“我不能和你談戀愛。因為我跟你談戀愛了,我的哥們都嘲笑我。”
長大以后,更是受困。
“因為胖,我受過很多情傷。”
在北大時,她喜歡一個人,對方百般挑剔她的身形。
直說:“你要是瘦了,我就跟你在一起。”
后來她瘦了些,他勉強和她相處。但他抱其他女孩,卻從來不抱她。
他說:
“我抱不動你。”
到了職場,同樣被排擠。
對方會說:“你也知道你長什么樣子。”
李雪琴很痛苦:“覺得別人看不起我……”
她身邊的人當然會安慰她:“人要愛自己,美是多元的,胖也很可愛。”
網絡、媒體也會告訴她:“不要在乎他人言語,你是為自己活的。”
李雪琴何等聰明,自然懂。
可她說:
“我沒辦法用這種角度安慰自己。因為一直以來感受到的排斥是真實的。”
因胖而苦。
也因胖而困。
如今她減肥成功,我們該為她高興。
因為她打破了障礙,解開了桎梏,能以更輕盈、更自由的狀態,擁抱這個世界。
2
我是真的很喜歡李雪琴。
不是因為她紅。
而是因為,她真的很聰明。
我們回顧她的成名路,你就會發現,她很不簡單。
他人是靠“我很美”、“我很有錢”、“我很有學問”、“我很悲憫清醒有大格局”等方式去賺取關注。
她呢?
她是靠解構走紅的。
換句話說,其他網紅都在“立”。
她在“破”。
比如她成名的視頻。
提及清華、北大,人人都在仰望。
唯有李雪琴,用近乎文盲的大白話,解構了那種莊嚴與肅穆。
她站在清華門口,說:“看,多白。”
她站在北大門口,說:“這門,多豪華,這人,多多,這大獅子,多獅。”
所以她一炮而紅。
你一定以為,這是湊巧。
那你真是小看她了。
要知道,拍視頻時,李雪琴可是開著一家傳媒公司的。能不懂傳播技巧、網民心理與流量邏輯?
她太明白了。
也太懂如何最大限度地,去獲得好感與流量。
不信,你看她說的脫口秀。
脫口秀本是冒犯的藝術,但她的表演,沒有半點攻擊感、刺撓感。
她蔫蔫地演,緩緩地講,不動聲色地搞CP。
但就是這樣,她的每個段子,都成為當季最紅的梗。
她的每個作品,都橫掃熱搜。
再舉個例子。
你看看她走紅至今,已經7年了,
出過一個錯沒有?
犯過事沒有?
惹過人沒有?
沒有。
一個都沒有。
相反,她走得太穩了。
多少人乍紅之后,不過幾天,就慘死半途。
或因不妥言論,被罵上熱搜;或因不當行為,被全民圍毆。
她卻無風無雨無波無瀾走到今天,越來越紅,越來越好,擁有的越來越多。
綜藝,成為常駐嘉賓。
電影,成為多部電影的重要配角(注意哦,她參演都是院線電影,且都播出了,你懂這意味著什么眼光嗎)。
電視,參演的劇越來越多。
活動,她一出場,就是核心人物。
說到這里,如果你還看不出李雪琴大智若愚的處世方式有多高明,還看不懂她有多厲害,她的藏拙技巧有多爐火純青,她舉重若輕的行事有多牛……
我只能說,兄弟,咱還得修煉啊。
3
我喜歡她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與處世高明沒關系了。
那就是,她也是一個文藝女青年啊。
給你看看她隨手寫的詩。
上面這一首,是不是有點張子選的味兒?
同樣靈氣四溢,妙不可言。
繼續看——
這一首,有沒有一點海子的味兒。
哈哈,沒有依據哈。
我只是因為后兩句的句式,和尾調的“想你”,產生了這個聯想。
說錯了別打我。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文青是對詩人,毫無抵抗能力。
可能也因為這種詩意,她有時在公開場合說的話,格外有遠意,格外入心。
比如她會在節目上說:
“我們從此離別之后,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而重逢是世界上第一浪漫的事。”
她會說:
“如果人格是好的,至少,你們不會遍體鱗傷地告別。”
她感謝別人時,會說:
“我心里有一塊曾枯萎過的地方,因為你,又了一顆小小的芽。”
宣傳《宇宙探索編輯部》那陣子,她在現場被主持人要求用一個人名,寫藏頭三行詩。
被指定的人的名字是:郭倩。
這就意味著,她要寫的三行詩的格式是:
“郭…….
倩………”
如果是你,你怎么寫?
李雪琴以《宇宙探索編輯部》這部電影為靈感來源,一秒沒停,寫出了一句詩。
這句詩是:
“鍋可以接收信號,
也可以阻擋信號。
欠我的答案沒有人知道。”
反應太快了。沒真才實學,誰能秒出?!
所以,怎么能不喜歡她。
可俗可雅。
可莊可諧。
可建設可解構。
可陽春白雪可下里巴人。
她簡直是360度無死角地長在所有人的好感觸突上。
4
說到《宇宙探索編輯部》,就得講講她的男朋友。
李雪琴男友,叫王一通。
也是一個妙人。
他獎項等身。
拿過金雞獎最佳編劇;
拿過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編劇;
拿過電影之夜年度新銳演員;
拿過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編劇;
拿平遙電影節添冀計劃榮譽……
顏值也高。
導演孔大山說:”大家見到他尖叫,因為他很符合一個頂流的所有資質,顏值啊,才華啊,代表作啊……”
他最為人熟知的一個身份,就是《宇宙探索編輯部》的編劇。
這電影有多牛,無需贅言。
但少有人知的是,劇本是他寫的。
詩,也是他寫的。
來感受一下,《宇宙探索編輯部》中的臺詞有多好……
你看,他也是個詩人。
在宇宙中寫詩;
在時間中被召喚;
在虛幻與真相、失去與存在中,尋找一個答案。
所以,他們的相愛,總令我想到廖一梅的一句話: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見性,遇見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見了解。”
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懂得。
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相遇。
多么難得。
去年的時候,他們被拍到在街頭牽手。
他會幫她扣衣服。
在午夜的馬路上,背著她狂奔。
他會在電影中,呼應她“宇宙的盡頭是鐵嶺”的梗。
既然你說,你在宇宙的盡頭。
那我就在宇宙的盡頭,呼喚愛。
他會在她發言時,情不自禁地微笑。
他和李雪琴一樣,一肚子的才華。
一肚子的幽默。
她說:“可能我們這一生也追尋不到答案,但是可以找到同伴。“
如今,孤獨的鯨在寂寥的海洋中,遇見了同樣赫茲的同類。
孤獨的青鸞遇見了另一只青鸞。
她等到了王一通。
靈魂共振,彼此吸引。
還有更圓滿的事嗎?
或許有吧。
但我想,之于李雪琴,好好活著,比活得蔚為壯觀,活得正確,更接近人生本質。
最后。
不論生命以何種方式開花,希望她美好、自在。
不論路走到哪里,希望時光能給予她更漫長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