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S媽在個人社交平臺上不斷表達對大S的思念。她提到,失去孩子如同折斷了生命中最粗壯的枝丫,這種痛楚難以言表。S媽形容大S是她的肋骨,這句話沉甸甸地壓在心口。曬太陽、散步和吹風真的能替代墓碑前的凝望嗎?金寶山的青草會不會在某個黃昏聽到兩代母親的嗚咽?汪小菲忙著新婚生活,而S媽只能對著圖紙輕撫女兒未來的雕像。
大S于2025年2月2日去世后,家屬計劃在臺灣新北市金寶山名人紀念園區為她設立雕像。這個決定由S家成員(包括S媽黃春梅、妹妹小S等)與園區管理方協商確定,旨在通過雕塑永久紀念大S的藝術成就。
關于大S的遺產問題也引發了網友的關注。珠寶去哪了?臺北的老宅還空著嗎?這些問題像潮水一樣涌來。S媽表示不會和孩子爭產,但沉默的珠寶盒比任何辯解都響亮。她如今日日夸贊的“重情歐巴”,是否還是當年被諷作“公雞”的男人?具俊曄曬黑的肌膚藏著臺北到首爾的奔波。當愛變成遺產清單上的注腳,親情的賬本該如何清算?我們是否總習慣用物質衡量情感?
汪小菲的新娘換了新妝,而S媽的傷口還在滴血。那些勸她“該放下了”的聲音,是否忽略了愛的重量?真正的告別不是遺忘,而是學會在思念中重新起舞。曬太陽時想起女兒笑紋里的陽光,散步時聽見風里傳來熟悉的呢喃,吃美食時嘗到童年餐桌的味道——這些才是活著的證明。
大S走了,但她的笑容還掛在S媽臉上;S媽老了,但她的心依舊滾燙。死亡成為生命的必修課,除了墓志銘,我們還能留給世界多少鮮活的溫度?愛不是被時間沖淡的墨跡,而是越揉越暖的舊毛毯。當生命不得不說出永別,讓思念成為繼續前行的拐杖,而不是捆綁手腳的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