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修復版電影《幽靈公主》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
從開始到結束的這134分鐘里,我特別幸福。”走出《幽靈公主》的放映廳,粉絲又開始暢想《風之谷》何時重映。據燈塔專業版,以4K修復版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幽靈公主》票房截至發稿已破8735萬元,AI預測總票房將過億。
作為中國觀眾認可度較高的動畫作品,宮崎駿及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似乎是“舊片重映”賽道中發揮較穩定的,從2018年《龍貓》獲1.73億元票房,2019年《千與千尋》獲4.88億元票房,到2023年《天空之城》獲1.35億元票房,2024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取得1.67億元票房……觀眾年年在各類平臺上催“重映排片”,在影院催“周邊特典”,《幽靈公主》重映也展現出觀眾“為童年補票”的新形式。但若將其列入“老片吃情懷”一類,觀眾們似乎并不買賬,反復觀看宮崎駿的電影,不僅因為懷舊,還有??闯P碌?ldquo;感動”:宮崎駿動畫觀照“人”才如此迷人。
“為童年補票”的新形式
在新發布的宮崎駿紀錄片中,孩子們的身影沒有缺席。一個小學生與宮崎駿擦肩而過。“是吉卜力的人嗎?”小學生回頭喊著。宮崎駿回過身來舉起手——“是的!”這位白發白胡子老頭露出得意的笑意。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孩子們還是會追求邂逅一部作品的感動吧?”宮崎駿說自己的動畫是面對孩子的,但宮崎駿動畫這么多年,“孩子”的范圍無疑在無限延展。此次《幽靈公主》重映即可看到,中國觀眾經歷了從電視到電腦到大銀幕,曾經的童年影迷成為如今的影院主力,邀請自家小孩或是父母做“電影搭子”,全齡段觀眾群在觀影中“壯大聲勢”。正如復旦大學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員戰玉冰所言:“對于我們這一輩觀眾,能在電影院里重新欣賞曾經以各種其他途徑看到的宮崎駿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幸事。動畫片這種表現形式確實可以做到‘老少咸宜’:孩子們可以看可愛的形象、精美的畫面和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影迷群體喜歡其高藝術審美價值,這從他在奧斯卡,以及柏林、威尼斯等歐洲電影節斬獲多項大獎就可以證明;而對于‘路人’觀眾而言,久石讓的音樂響起,本身就是一種熟悉的聽覺感官召喚。”
舊片重映,觀眾也特地準備了“為童年補票”的新形式:觀影穿吉卜力聯名T恤、出角色阿席達卡與小桑的COS,銀幕之外尋求周邊或生活用品聯名……戰玉冰觀察,影片外也有宮崎駿動畫的迷人之處:“其文化商業價值不局限于電影本身,而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IP衍生經濟體系?,F在上海的文創或潮玩店里,估計都少不了龍貓或波妞主題的抱枕、貼紙、冰箱貼、鑰匙扣、桌面擺件等,這其中混雜了80后的情懷消費和Z世代的ACG消費等多種不同的消費動機和心態。”
用深思“人性”感動觀眾
人類文明與自然世界之間的糾纏,作為《幽靈公主》的敘事主線不必多說,但僅憑如此建構故事不足以走入人心。在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自身的動機以及守護之地,身負詛咒的阿席達卡不必在煉鐵廠與無人林間二選一,張揚堅韌的黑帽大人護佑女性也侵略森林,被人類拋棄的“幽靈公主”小桑深愛著受詛咒的森林異族,油膩卑劣的和尚也有其友好之處,就連“木靈”都神采各異。宮崎駿看到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矛盾與困境,但他從不提出“居高臨下”的解決方案,也不設想“完美的結局”,而是尊重不限于人的這個世界的多樣性,不將善惡的范疇融入影片,更是將判斷“是非”的權利及意愿交付觀眾。你想從影片中感受到怎樣的世界?感受到何種自我?這樣的拋問似暗中與其觀念彌合。
于是,觀眾總是從他的影片中獲取“感動”。這位每天開1948年版的雪鐵龍上班、聽到工作室外孩子打棒球的聲音就感到開心、“真情”與每日工作時間成正比的老頭,因為看到了現代人“動機的喪失”,才用他創造的虛擬世界無限觀照現實中的人,才“禁不住思考動畫片所擔負的文化重任”。正如他在自己多個作品中反復申說的,“活下去”,首先要作為生命的個體尊重自身動機,挖掘出自身蘊含的生命力,向世界敞開心扉,從而尋得超越世間矛盾的可能性。
宮崎駿和他的作品陪伴全球影迷成長,正如他最開始就看到的:孩子們一樣天天長大,只是,他們要面臨的“戰場”卻不會縮小。以此觀念制作的動畫,作品重映戰績不差,想必與此有著深刻的關聯。而另一方面,在老片重映的浪潮里,更多類型的動畫正在不斷登場。“我內心更期待作為宮崎駿第一‘黑粉’的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我們既想看森林秘境、自然精靈與蒸汽朋克,也想看都市暗夜、霓虹燈與賽博人類。”戰玉冰說。(文匯報 見習記者 孫彥揚)
4K修復版電影《幽靈公主》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
從開始到結束的這134分鐘里,我特別幸福。”走出《幽靈公主》的放映廳,粉絲又開始暢想《風之谷》何時重映。據燈塔專業版,以4K修復版登陸中國內地大銀幕,《幽靈公主》票房截至發稿已破8735萬元,AI預測總票房將過億。
作為中國觀眾認可度較高的動畫作品,宮崎駿及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似乎是“舊片重映”賽道中發揮較穩定的,從2018年《龍貓》獲1.73億元票房,2019年《千與千尋》獲4.88億元票房,到2023年《天空之城》獲1.35億元票房,2024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取得1.67億元票房……觀眾年年在各類平臺上催“重映排片”,在影院催“周邊特典”,《幽靈公主》重映也展現出觀眾“為童年補票”的新形式。但若將其列入“老片吃情懷”一類,觀眾們似乎并不買賬,反復觀看宮崎駿的電影,不僅因為懷舊,還有??闯P碌?ldquo;感動”:宮崎駿動畫觀照“人”才如此迷人。
“為童年補票”的新形式
在新發布的宮崎駿紀錄片中,孩子們的身影沒有缺席。一個小學生與宮崎駿擦肩而過。“是吉卜力的人嗎?”小學生回頭喊著。宮崎駿回過身來舉起手——“是的!”這位白發白胡子老頭露出得意的笑意。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孩子們還是會追求邂逅一部作品的感動吧?”宮崎駿說自己的動畫是面對孩子的,但宮崎駿動畫這么多年,“孩子”的范圍無疑在無限延展。此次《幽靈公主》重映即可看到,中國觀眾經歷了從電視到電腦到大銀幕,曾經的童年影迷成為如今的影院主力,邀請自家小孩或是父母做“電影搭子”,全齡段觀眾群在觀影中“壯大聲勢”。正如復旦大學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員戰玉冰所言:“對于我們這一輩觀眾,能在電影院里重新欣賞曾經以各種其他途徑看到的宮崎駿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幸事。動畫片這種表現形式確實可以做到‘老少咸宜’:孩子們可以看可愛的形象、精美的畫面和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影迷群體喜歡其高藝術審美價值,這從他在奧斯卡,以及柏林、威尼斯等歐洲電影節斬獲多項大獎就可以證明;而對于‘路人’觀眾而言,久石讓的音樂響起,本身就是一種熟悉的聽覺感官召喚。”
舊片重映,觀眾也特地準備了“為童年補票”的新形式:觀影穿吉卜力聯名T恤、出角色阿席達卡與小桑的COS,銀幕之外尋求周邊或生活用品聯名……戰玉冰觀察,影片外也有宮崎駿動畫的迷人之處:“其文化商業價值不局限于電影本身,而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IP衍生經濟體系。現在上海的文創或潮玩店里,估計都少不了龍貓或波妞主題的抱枕、貼紙、冰箱貼、鑰匙扣、桌面擺件等,這其中混雜了80后的情懷消費和Z世代的ACG消費等多種不同的消費動機和心態。”
用深思“人性”感動觀眾
人類文明與自然世界之間的糾纏,作為《幽靈公主》的敘事主線不必多說,但僅憑如此建構故事不足以走入人心。在影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自身的動機以及守護之地,身負詛咒的阿席達卡不必在煉鐵廠與無人林間二選一,張揚堅韌的黑帽大人護佑女性也侵略森林,被人類拋棄的“幽靈公主”小桑深愛著受詛咒的森林異族,油膩卑劣的和尚也有其友好之處,就連“木靈”都神采各異。宮崎駿看到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矛盾與困境,但他從不提出“居高臨下”的解決方案,也不設想“完美的結局”,而是尊重不限于人的這個世界的多樣性,不將善惡的范疇融入影片,更是將判斷“是非”的權利及意愿交付觀眾。你想從影片中感受到怎樣的世界?感受到何種自我?這樣的拋問似暗中與其觀念彌合。
于是,觀眾總是從他的影片中獲取“感動”。這位每天開1948年版的雪鐵龍上班、聽到工作室外孩子打棒球的聲音就感到開心、“真情”與每日工作時間成正比的老頭,因為看到了現代人“動機的喪失”,才用他創造的虛擬世界無限觀照現實中的人,才“禁不住思考動畫片所擔負的文化重任”。正如他在自己多個作品中反復申說的,“活下去”,首先要作為生命的個體尊重自身動機,挖掘出自身蘊含的生命力,向世界敞開心扉,從而尋得超越世間矛盾的可能性。
宮崎駿和他的作品陪伴全球影迷成長,正如他最開始就看到的:孩子們一樣天天長大,只是,他們要面臨的“戰場”卻不會縮小。以此觀念制作的動畫,作品重映戰績不差,想必與此有著深刻的關聯。而另一方面,在老片重映的浪潮里,更多類型的動畫正在不斷登場。“我內心更期待作為宮崎駿第一‘黑粉’的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我們既想看森林秘境、自然精靈與蒸汽朋克,也想看都市暗夜、霓虹燈與賽博人類。”戰玉冰說。(文匯報 見習記者 孫彥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