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治療
按時服藥:遵循醫生的建議,按時、按量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T)。這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降低體內病毒載量,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免疫系統得到恢復和維持,從而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定期復查:定期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如病毒載量、CD4+T淋巴細胞計數、肝腎功能等,以便及時了解病情變化和藥物不良反應,醫生可根據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生活方式調整
合理飲食:保持均衡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以及瘦肉、魚類、豆類等優質蛋白質來源,避免過度飲酒和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維持身體正常的營養需求和免疫功能。
適度運動: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狀態,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充足睡眠:保證每天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一般成年人需要7-8小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體恢復和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心理支持
自我調節:了解HIV相關知識,正確認識疾病,樹立積極的心態,相信通過規范治療可以控制病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可以通過閱讀、聽音樂、旅游等方式緩解壓力,放松心情。
尋求幫助:如果感到心理壓力過大或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同時,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關愛也非常重要,他們的陪伴能幫助感染者增強面對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加入社群:參加HIV感染者支持小組或社群,與其他感染者交流經驗、分享感受,互相支持和鼓勵,這能讓感染者感到自己并不孤單,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實用的生活建議。
預防并發癥及避免傳染他人
預防并發癥: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洗衣物,保持居住環境清潔,避免接觸感染源,預防各種機會性感染。同時,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定期監測血壓、血糖等指標,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避免傳染他人:了解HIV的傳播途徑,避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在性生活中正確使用安全套;不與他人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可能引起血液接觸的物品;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輸血等行為,如需進行,要確保使用經過正規檢測的血液和制品。
對于HIV感染者來說,選擇合適的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改善心理狀態。
有氧運動
散步: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運動方式,適合大多數人。每天散步30-60分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的代謝能力,有助于緩解壓力和焦慮情緒。
慢跑:能提高心率,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身體的耐力和免疫力。HIV感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漸增加慢跑的時間和速度,但要注意避免過度疲勞。開始時可以每次慢跑15-20分鐘,每周2-3次,然后逐漸增加到30分鐘以上。
游泳: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對關節的壓力較小,適合HIV感染者。游泳可以鍛煉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身體柔韌性,同時還能減輕身體的疲勞感。建議每周游泳2-3次,每次30-60分鐘。
騎自行車:無論是戶外騎行還是室內騎動感單車,都能有效鍛煉心肺功能和腿部肌肉。騎行的強度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每次騎行30-60分鐘,每周3-5次,有助于提高身體的耐力和代謝水平。
力量訓練
自重訓練:如俯臥撐、仰臥起坐、深蹲等,不需要借助器械,在家中就可以進行。這些訓練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幫助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預防肌肉萎縮。開始時可以從少量次數開始,逐漸增加訓練強度和次數。
器械訓練:使用啞鈴、杠鈴等器械進行訓練,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鍛煉不同部位的肌肉。在進行器械訓練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重量,避免過度負荷造成損傷。建議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每周進行2-3次,每次30-60分鐘。
柔韌性訓練
瑜伽:通過各種體式和呼吸練習,瑜伽可以幫助HIV感染者提高身體柔韌性、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同時還能緩解壓力、焦慮和抑郁情緒,促進身心的放松和康復。可以參加瑜伽課程,也可以在家中跟隨視頻練習,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鐘。
普拉提:強調核心控制、肌肉力量和身體柔韌性的訓練,動作相對溫和,適合HIV感染者。普拉提可以幫助改善身體姿勢,增強腹部、背部和臀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身體的穩定性和協調性。可以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進行,每周2-3次,每次30-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