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血液循環:運動時,心臟泵血功能增強,血液循環加速。這能使血液更順暢地在血管中流動,減少血液瘀滯的情況,從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就像一條流動的河不容易結冰,而一潭死水容易凍結一樣,血液循環加快能防止血液在血管中凝固形成血栓。
增強血管彈性:適當的運動可以刺激血管壁,使其保持良好的彈性。富有彈性的血管能夠更好地適應血液流動的壓力變化,減少血管損傷的可能性。血管內壁光滑完整,血小板等凝血物質就不容易附著聚集,進而降低了血栓形成的幾率。
調節血脂代謝:運動有助于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促進脂肪的分解和消耗。通過運動,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質成分能夠得到更好的代謝和調節,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圍內。血脂正常,血液的黏稠度就會降低,血流更加通暢,減少了因血液黏稠導致血栓形成的風險。
如何通過“動”來預防血栓
日常活動:盡量減少久坐或久站的時間,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一下,伸展四肢,走動幾步。在辦公室工作時,可以每隔1-2小時站起來活動5-10分鐘,做做簡單的腿部伸展運動,如踮腳尖、踢腿等,促進下肢血液循環。上下樓梯時,盡量選擇步行而不是乘坐電梯,增加腿部肌肉的活動量。
規律運動: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也可以結合力量訓練,如進行簡單的啞鈴練習、深蹲等,有助于增強肌肉力量,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運動頻率可根據個人情況安排,一般每周3-5次為宜,每次運動30-60分鐘。
特殊人群:對于老年人、長期臥床患者或因工作原因需要長時間久坐的人群,如司機、辦公室職員等,更要注意增加活動量。老年人可以選擇一些較為溫和的運動方式,如散步、太極拳等;長期臥床患者則需要在家人或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進行肢體被動運動,如按摩腿部、活動關節等,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