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是一部僅看了三集就讓人忍不住強烈推薦的劇。它不僅是一部劇,更是一部關于人性、命運和選擇的深刻探討。這部劇通過外部意外事件推動劇情發展,以棋士崔業的轉變為內在邏輯,結構清晰,邏輯流暢,讓觀眾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劇集開篇是三個劫匪斃命的現場。刑警隊長崔偉蹲在一大片蘆葦前,順著他的目光,蘆葦仿佛打開了一條通路。急匆匆的跑步聲,扒下衣服澆上白酒點火,焚燒的一摞摞“紙幣”,墳前赤膊虔誠跪拜后,崔業緩緩扭臉,那可怖的神情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這個鏡頭巧妙地將偉業兄弟的命運糾葛勾連起來,瞬間抓住了觀眾的心。
棋士崔業并不是那種氣定神閑、胸有百萬兵的名士,而是在現實泥濘中掙扎的人。南方潮濕的街道映射著他濕漉漉的心情;蘆葦、芭蕉等繁茂的草木似乎是他心中狂長的雜念。街道上的狼藉恰如他被沖擊的人生。在少年宮中,粗糙的桌椅、狹小的黑板上擠著簡陋的投影,他努力引入新科技,但臺下依然無人傾聽。他和他的課程一樣,透著不合時宜的氣息。這種年代感十足的置景攝影不僅有著電影的質感,更深刻映射著人物內心——那固守棋盤一方天地的心開始分崩離析。
劇情對人物有多元刻畫。兄弟名字中的“偉業”象征著父母對兩人的厚望。少年時,崔業棋藝輝煌,而哥哥崔偉則黯淡無光。然而時過境遷,哥哥立功有盛大的慶功宴,而崔業卻只有發言臺上被搶話筒、復制的獎杯和被扣的獎金。妻子面臨離異,兒子視哥哥為偶像。原本屬于他的榮耀如今歸于一個“企業家”。他不再是家庭的驕傲,變得無足輕重。他或許曾經視金錢為糞土,但他需要給兒子治病的錢。一堆香煙能換成救命的現金,而一堆獎杯卻換不來一分錢。曾經的一包白糖改變了他和對手的人生,一個邁向成功,一個在別人的案板上。情節巧妙地平衡著現實的荒誕和真實。
下棋要贏,而在社會上,輸才是贏。劇中通過不同人物向崔業發出告誡。崔業開始向社會低頭,學輸,但他輸了,等待他的卻是意外——幾個劫匪從人群中揪出他,命運開始急速旋轉。他始終不懂社會,但他深諳棋道。“逢危需棄”刻在他的骨髓里,他為劫匪支的第一招數就是棄。他把城市的街道當作棋盤,計算出逃生的軌跡。在這個意外的賽道上,他重新贏得了重視,小白劫匪對他的崇拜讓他嘗到久違的滋味。用圍棋揣測人心布局,他原本是天才。
棋的世界有黑子白子,但雙方無分正邪。而現實世界,他的執棋之手卻要分出對與錯。他向科學算命求助,準確地焚九枝香祈禱功德圓滿,他仍然希望做一個好人,但事與愿違,好人與壞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劇情層層遞進,描寫崔業的轉變。他能控制棋,算無遺策,而現實卻總為他想要的圓滿畫蛇添足,種種意外裹挾著他。
在這部劇中,王寶強的演技達到了新的高度。他完美詮釋了崔業這個復雜角色,從最初的無奈和無措,到后來的掙扎和轉變,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他的眼神、表情、動作無不透露著角色的內心世界,特別是那些細膩的情感變化,更是讓人感同身受。
前三集看下來,《棋士》的品質各方面都堪稱優秀。劇情緊湊、人物鮮明、演技精湛,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觀眾對于人性、命運和選擇的深刻思考。期待后續的劇情能帶來更多的驚喜和震撼。《棋士》不僅是一部劇,更是一部人生教科書。它告訴我們,人生如棋,落子無悔,但有時候,輸才是贏。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我們如何抉擇、如何前行,或許才是這部劇想要傳達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