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大結局:父母子女之間的因果 養(yǎng)育映射人生軌跡。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將會影響他的一生。最近的央視熱播劇《北上》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孩子長成什么樣,全在父母怎么養(yǎng)。這部劇圍繞運河上的幾個家庭、幾個孩子的故事展開。父母有權威型,也有尊重型、自私型、強勢型、抱怨型、包容型;孩子則有叛逆的,也有懂事的、開朗的、堅韌的、內耗的、擰巴的??赐辍侗鄙稀反蠼Y局,不難發(fā)現(xiàn)養(yǎng)育就是一場因果,父母是因,孩子是果。父母的性情特點、行為處事、人生態(tài)度早已不知不覺滲透進孩子的身體里,影響孩子的一生。
劇中邵秉義滿腹經綸卻始終寫不出被認可的文章,在單位得不到重用,投出去的稿子又接連被拒,于是他在家經常借酒消愁,滿腹牢騷。高考前一天,兒子邵星池忍無可忍,直接和他對打,之后更是沖動撕毀了準考證。因為父親的抱怨,整個家不像家,毫無溫情可言。更可怕的是,邵星池看不慣父親,卻在不自覺間活成了父親的翻版。在北京,他干過汽修,擺過地攤,開過光盤店和練歌房,沒有一樣做成的,后來便一直倒賣假證,成了派出所的??汀O镍P華勸他好好找個正經工作,結果他展示起自己身上的傷疤,控訴自己的壞運氣,甚至情緒激動掀了桌子。謝望和質問他混得不好賴別人嗎?他仍覺得自己就是點背,從不反省自己,更不覺得自己有錯。這一幕幕就像一個輪回。父母什么生活態(tài)度,孩子就什么行為處事。父母愛抱怨,傳播的負能量就像肆意蔓延的病毒,讓孩子也染上怨天尤人的“病”。相反,父母積極向上,情緒松弛,才能為孩子的人生注滿溫暖和希望。
陳睿的母親顧阿蓮從一個毫無背景的農村女孩一步步逆襲當上區(qū)長,靠的是知識改變命運。這樣的成功經驗讓她堅信只要控制好一切,所有的事都會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她不僅嚴格管著兒子的衣食住行,還控制他的交友自由。在她的強勢教育下,陳睿如她所愿考取了高分,除了清華北大,全國高校差不多隨他挑。但陳睿也開始最狠的反抗:他報了個二本的洪淮師范,選了冷門的考古專業(yè)。大學畢業(yè)以后,他既不找正經工作,也不去考公務員,一門心思研究那被遺棄好久的沉船。真正為孩子好,不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管控,而是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與信任,尊重他們的想法、選擇,信任他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為他們提供自由成長的空間。因為孩子的成長來自內在的自我成長。父母只有會成全與退出,孩子才能在自我選擇中更好地自我負責。
馬思藝從小心思重,很少笑,什么事都藏在心里,生怕麻煩任何人。媽媽為了自己過得順心,在爸爸去世后早早改嫁,把年僅10歲的她扔給年邁的奶奶照顧。整整8年,媽媽沒去看她一眼。再次出現(xiàn)時,第一次是因為媽媽的二任老公破產欠了一屁股外債,媽媽竟想讓年事已高的奶奶幫忙還債。第二次則是想讓正在備戰(zhàn)高考的她幫忙照顧同母異父的弟弟。第三次是在奶奶葬禮上,想讓她賣掉奶奶房子拿錢吃利息。這些壓在她身上,日日夜夜啃噬著她,讓她從小就缺愛,沒有安全感,只能小心翼翼地生活。哪怕奶奶愛她,哪怕她有能力考名校,卻還是選擇考離家近又免費的師范大學。奶奶去世后,她害怕欠人情,害怕成為鄰居的負擔,選擇了直接交白卷放棄考大學,遠走他鄉(xiāng)。雖然在結局里她選擇回到花街,但是因為媽媽的自私,她的人生平添了太多坎坷。為人父母,我們或許做不到絕對無私,但決不能自私。我們應該成為孩子遮風避雨的港灣,而不是給孩子帶來風雨的始作俑者。
劇里的夏鳳華從小毛毛躁躁,成績不好,還經常調皮搗蛋。然而,她卻活成了最幸福的模樣,這全得益于她那位強大的媽媽李燕給了她滿滿的愛。奶奶重男輕女,為了不讓她受氣,李燕二話不說帶著她離開婆家。她懷揣歌星夢,李燕非但沒有打擊反而全力支持。她趕時髦想買200元一條的破洞牛仔褲,李燕嘴里喊著沒錢轉身卻熬夜為她做出一條破洞牛仔褲。她有些笨學習不好,李燕從未責備而是想辦法給她鋪好后路。在媽媽的滋養(yǎng)下,她雖沒有文憑,卻憑著不怕苦的毅力不服輸的勇氣和“我能行”的自信,在競爭激烈的北京擁有了自己的快遞站點管理著幾十名員工。正如一句話所說,沒有滿身缺點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父母。想要養(yǎng)出一個內核強大的孩子,父母自己要先內心強大,保持高能量。唯有如此,父母才能全方位地看待孩子,理解和悅納孩子的不同,鼓勵和欣賞孩子的進步,讓他以自己獨有的姿態(tài)綻放。
劇里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為了讓家里走出困境,梁海泓毅然決定去開大貨車跑運輸掙錢。學車那天,她遭到一群男學員的嘲笑,但她偏要爭氣。哪怕力氣天生比男性小,拉個車門都費勁,踩剎車總找不到感覺,被教練直罵她蠢。梁海泓卻不氣餒,最終順利拿到了駕照。而這股韌勁完美地復刻在了兒子謝望和身上。為了減輕家里負擔,謝望和在高三時策劃了個刷題營,為此他還獨自跑北京租服務器。大學四年,他各種創(chuàng)業(yè)給自己掙學費生活費。畢業(yè)入職外賣公司蜜蜂后,他沒日沒夜在二、三線城市做地推,在“千團大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之后,在競爭劣勢的情況下,又成功幫蜜蜂拿下海淀市場。在結局中,更是幫助公司上市,順利實現(xiàn)財富自由。正如“鏡子效應”指出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映照出孩子的未來。父母的活法就是孩子人生的教科書。把自己活得熱氣騰騰的父母永遠能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滋養(yǎng),讓孩子無畏困難勇敢前行。
教育學家洛克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像一張白紙一樣。而后,他生存的環(huán)境開始給他上色,他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他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養(yǎng)育者,也就不可避免成為孩子最大的環(huán)境。父母情緒松弛,孩子才會在愛的滋養(yǎng)中變得自信開朗;父母內心強大,孩子才能不斷汲取能量內心變得富足;父母處事積極,孩子才會深受感染和啟發(fā)敢于拼搏和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