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男人多吃會變得女性化,女人多吃則容易患乳腺癌。豆腐,一種在餐桌上再普通不過的食物,似乎背負了巨大的“罪名”。究竟這種說法是真的,還是夸大其詞的謠言?
豆腐致癌傳言認為豆腐含有大量嘌呤,會導致尿酸升高,進而引發痛風,增加患癌風險;還稱豆腐在制作過程中可能會添加一些有害化學物質,長期食用會致癌。
豆腐中的嘌呤含量因豆腐種類和制作工藝有所不同,一般屬于中等嘌呤含量食物。雖然高尿酸血癥和痛風與某些癌癥的發生可能存在一定關聯,但適量食用豆腐通常不會導致尿酸急劇升高引發痛風,進而增加患癌風險。而且,目前沒有確鑿科學證據表明豆腐中的嘌呤會直接致癌。
正規制作的豆腐,添加劑使用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更不會致癌。如傳統豆腐制作中常用的鹵水、石膏,以及現代工藝中可能用到的葡萄糖酸內酯等,都是安全的凝固劑。只有在不正規生產過程中,違規添加非食用物質或過量使用添加劑,才可能給健康帶來風險,但這不能歸咎于豆腐本身。
吃豆腐變娘傳言聲稱豆腐中含有大量雌激素,男性食用后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上升,出現女性化特征,如聲音變細、乳房發育等,也就是所謂的“變娘”。
豆腐中的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它與人體自身的雌激素結構相似,但活性很低。正常食用豆腐,攝入的大豆異黃酮量遠遠不足以對人體內分泌系統產生顯著影響,更不會導致男性出現女性化特征。
人體自身有完善的內分泌調節系統,會維持體內激素水平的相對穩定。即使攝入了一定量的植物雌激素,身體也會通過各種代謝途徑進行調節,使其對激素平衡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