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快半年沒寫影評了。
原因?
小部分,是來自身體。
做了側彎手術后,我變得免疫力低下,肺炎頻發,力不能支。
![]()
但與我身體相比,情況更危險的,是電影行業。
三季度票房下降40%,超七成電影公司虧損、股票下跌……
其實,就算不統計任何數據,電影行業的現狀,也已眾所周知。
打開抖音、知乎等平臺,只要輸入“電影行業”,你就會看到這樣的熱搜詞:
![]()
為什么?
如此岌岌可危的狀況下,電影圈的很多大佬,都開始想辦法“治病”。
先是成龍呼吁:
“在家看電影會降低觀影質量,希望大家能到電影院去看電影。”
言下之意,家庭電視搶占了電影票房,觀眾不懂得真正的享受電影。
![]()
緊接著,張藝謀又表示:
“我還是希望大家能進電影院看電影,最好別在手機上看那個三分鐘解說。”
“我真的很無語啊,作為一個電影導演,我每次看到這個解說都很難過……”
言下之意,是影視解說毀壞了電影市場,降低了觀眾對文藝的審美趣味。
對此,我想說——
“X你X的X。”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想針對誰。
成龍跟張藝謀,都是我很尊敬的電影人。
但對于今天這樣的行業環境,及這種指鹿為馬的言論,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老讀者都知道,作為一名癱瘓人士,我看了幾千部電影,寫了幾百篇影評。
我真的真的非常熱愛電影,而電影的存在,也確確實實改變了我的命運。
![]()
可最諷刺的就在于,就連像我這樣的人,如今也越來越不愿意去電影院了。
而我之所以越來越不愿意去電影院,與所謂的影視解說根本毫無關系。
事實上,2020年影視解說爆火時,我也曾經做過剪輯達人(現已轉型)。
影視解說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并不算低。
為了避免虧損,影視解說的一大收入來源,就是解說新上映的電影。
很多片方,都會在平臺上,主動投放固定的素材包+獎金池,招募達人剪輯。
誰剪得好,誰給電影帶來了更多流量,誰就能瓜分到對應的獎金,實現雙贏。
即便是張藝謀的電影,很多時候也不會拒絕二創,拒絕影視解說帶來的流量。
![]()
由此可見,影視解說不僅沒有毀壞電影市場,反倒是資本與導演的一大助力。
那么,張藝謀為何還要怪罪影視解說,把觀眾不去電影院,歸因于剪輯達人?
在我看來,是因為他看到了電影行業的衰敗,渴望用自己的地位挽回些許。
可同時,他又不敢說出衰敗的真正原因。
就像李斯,他渴望挽救大秦,但又不敢揭發趙高,不敢公布始皇帝的死訊。
![]()
所以,國內的電影市場,究竟為何會走到如此境地?
張藝謀,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活化石,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承載著時代意義。
我這篇文章,就從張藝謀的作品循序漸進,試圖探尋一下,行業真正的病因。
注:本文并非針對張藝謀,只是希望從張藝謀切入,以小見大,探討行業的困局
01
詐騙式的營銷
方才我講過,2020年之后,影視解說的爆火,是當今電影營銷的一大助力。
而在那之前,一直往回推到2014年,張藝謀總共拍過三部中小成本電影——
《歸來》,豆瓣評分8.1,知乎評分7.6,票房2.9億。
《影》,豆瓣評分7.2,知乎評分7.9,票房6.29億。
《一秒鐘》,豆瓣評分7.6,知乎評分7.4,票房1.3億。
也就是說,這段時間里,張藝謀作品的口碑不低,但票房上限不過6億多而已。
![]()
《長城》的票房雖然達到了11億,但它的制作成本高達10億,口碑票房雙撲街
到了2021,情況開始變得不同了。
那一年,電影的資方,真正嗅到了短視頻平臺的商機。
霎時間,抖音徹底成了電影營銷的主要陣地,沒有之一。
五一檔,《懸崖之上》授權了大量素材,供各路達人剪輯。
張譯上電刑、于和偉顫抖、余皚磊噴酒殺人……
正常情況下,抖音視頻是不能出現香煙鏡頭的,我就曾因此被限流過。
然而,為了支持張藝謀,抖音官方竟帶頭違規,推送了于和偉吸煙的特寫。
![]()
獵奇的畫面,搭配精湛的演技,使《懸崖之上》熱度爆漲。
其相關的視頻素材,至少獲得了播放量數十億。
最終,《懸崖之上》斬獲了12億票房。
這一成績,打破了張藝謀的個人紀錄,成了他在國內票房最高的作品。
而這部作品,無論質量還是口碑,其實都并不比他之前的那些作品高。
![]()
此后,張藝謀的片方團隊,就開啟了暴走模式。
2023年春節,《滿江紅》上映。
據張藝謀說,《滿江紅》原本想要開天辟地,拍成中國首部一鏡到底的電影。
結果,卻因難度問題,張藝謀放棄了一鏡到底,放棄了開拓電影藝術的邊界。
![]()
那么,與一鏡到底相比,什么是不難的?
營銷。
《滿江紅》的拍攝周期只用了51天,拍攝地僅用了一個大院。
它的豆瓣評分只有7.0,知乎評分只有5.8,創下了張藝謀作品的近年新低。
可它的票房,卻達到了驚人的45.4億。
不僅再次打破了張藝謀的個人紀錄,殺進了中國票房榜前十名。
甚至還打敗了同期的《流浪地球2》,打敗了前無古人的高口碑工業巨制。
![]()
有意思吧。
口碑近年最低,票房卻是歷史最高。
原因?
抖音。
電影院朗誦《滿江紅》、抓拍現場觀眾神演技、起訴發負面評價的大V……
病毒式的信息轟炸,讓這部稱不上爛片,但也不算太好的電影,成為了冠軍。
![]()
此后,包括張藝謀在內,國內的很多資本和電影人,都摸清了四件事——
電影能不能爆,跟質量沒太大關系,只要不爛出圈就可以了;
觀影是一錘子買賣,只要觀眾能進電影院,這筆票房就到賬了;
比電影質量更重要百倍的,是如何營銷,如何把觀眾哄進電影院;
哄觀眾進電影院最具性價比的方法,就是短視頻轟炸,制造情緒價值。
2023年國慶,“張藝謀每天在我手機里震驚八百次”,成了抖音第一熱搜詞。
《堅如磐石》的各種幕后花絮和獵奇鏡頭,猶如排山倒海,瘋狂傾泄。
![]()
《堅如磐石》的知乎評分是6.5,豆瓣評分是6.0。
在張藝謀所有作品里,它的口碑僅好于小沈陽主演的《三槍拍案驚奇》。
然而,它還是拿下了國慶檔的票房冠軍,斬獲了票房13.5億(成本1億)。
很多觀眾之所以買票,都是因為刷到了各種“大尺度”的電影片段。
可進了電影院后,觀眾們很快就發現,抖音上的片段,已經是尺度的極限。
甚至于,抖音上很多公開的片段,在電影里已經被刪減了,根本就看不到。
如果再來一次、兩次、三次,觀眾還會上當嗎?
![]()
在我看來,電影市場之所以低迷,首要原因就是詐騙式的營銷。
觀眾滿懷期待地來電影院,本想體驗震撼的視聽,和深邃曲折的情感。
結果,卻一次次被收割,只能味同嚼蠟地觀影,再無精打采地離去。
那么,如今的資本和電影人,到底為什么非要這樣干?
尤其張藝謀團隊,作為行業的最高象征,難道他們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么?
我猜,他們肯定明白。
但,他們也很無奈。
02
裹腳般的審查
業內透露,《堅如磐石》這個項目,本來不是給張藝謀拍的。
在張藝謀之前,片方先找了杜Q峰,就是那位拍過《黑社會》的導演。
![]()
杜Q峰接下項目,火速趕往重慶,采訪了一些敏感人士,寫了一版劇本。
重慶方面,也火速對杜Q峰的劇本給予了反饋:不通過,要改成主旋律。
就這樣,杜Q峰放棄了項目,由張藝謀接盤。
《堅如磐石》開拍前,張藝謀主動對劇本大刀闊斧,加入了主旋律元素。
然而,電影拍完,還是被刪改了整整一個小時。
什么概念?
一部電影,強行被刪改了一半。
這種操作,就算讓張藝謀的好兄弟斯皮爾伯格來,也不可能剪出好片。
![]()
那怎么辦?
一個億的投資不能白花,團隊的付出不能白費。
為了避免血虧,他們只能且必須飲鴆止渴,透支觀眾的信任與期待。
想拍電影嗎?
那就去忽悠觀眾吧。
不想忽悠嗎?
那就賠光褲衩子,打碎牙往肚里咽。
或者像杜Q峰一樣,干脆就別拍了。
![]()
要么不拍。
要么出賣。
——我敢說,當今國內真正有才華的電影人,大部分的選擇只有這兩種。
一個月前,杜Q峰接受外媒采訪,對于電影行業的衰敗,講了驚人的言論。
由于本號還不想消失,因此就不截圖那些言論了,有條件的可以自己去看。
我只能說,那些言論不同于成龍和張藝謀,絕非指鹿為馬,確實針砭時弊。
![]()
可那些言論,目前看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不管杜Q峰做什么事情,他都不太可能再當導演了。
而張藝謀,以及其他懂得迂回戰術的聰明人,則會繼續從事這個行業。
只是,我們眼界愈發開闊,腰包卻愈發干癟的觀眾們,還愿意買賬多久呢?
03
與國際和時代嚴重脫軌
文章寫到這里,想必有人會對我產生質疑:
“小羅啊,全球的電影票房都在衰退,你怎么單單只講國內的問題?”
![]()
沒錯。
2024上半年,北美的票房也同比下降了20%,只有35億美元。
同時,許多國家的電影市場,也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票房下跌。
但不同之處就在于——
2024上半年,海外流媒體奈飛的營收,是189億美元(1386億人民幣)。
從22到24年,我們看不到的奈飛,營收高達1043億美元(7609億人民幣)。
美國的導演,如阿方索·卡隆、拉娜·沃卓斯基、馬丁·斯科塞斯……
![]()
《愛爾蘭人》
韓國的劇集,如《王國》、《黑暗榮耀》、《魷魚游戲》……
![]()
《魷魚游戲》
包括臺灣地區的演員,如賈靜雯、張鈞甯、林心如……
![]()
《華燈初上》
許多電影創作者,都通過奈飛平臺大放異彩,浴火重生。
說白了,人家那根本不叫行業衰退,只是媒介轉移。
大量觀眾的目光,只是從電影院,轉移到了電視上。
創作者的境遇并沒有降低,反而機會變得更多了。
![]()
插一條新聞,《魷魚游戲2》今日開播
現在,我們再回頭看看成龍的那段言論:
“在家看電影會降低觀影質量,希望大家能到電影院去看電影。”
這種觀點,或許不如甩鍋給影視解說那樣壞,但顯然已經過時了。
因為,發燒友們都知道,如今的電視技術,在畫質上已經碾壓放映機。
拋開屏幕尺寸,5000塊以上的新款Mini LED電視,畫質就已相當卓越。
觀影家庭化,是大勢所趨,也必將成為未來的常態。
![]()
那么,我們的流媒體平臺表現如何?
最近,我們的龍頭平臺愛奇藝,公布了年報。
2024上半年,愛奇藝的營收是153億(大約相當于奈飛的十分之一)。
由此不難推斷,愛優騰三家放一塊,體量估計也不到奈飛的三分之一。
而海外除了奈飛,還有亞馬遜、迪士尼、YouTube……
也就是說,即便在流媒體平臺,我們的觀眾,也不太愿意為國產片消費。
![]()
我最近看的國產劇是《清明上河圖密碼》,兩集棄
為什么?
還是那句話——
忽悠能力太強,作品質量太差。
當他們不斷在探索人性的深暗,開拓議題的邊界時,我們許多年來卻在原地打轉,用各種套路公式,拍非黑即白的樣板戲。
心思,全都用到了揣摩圣意上;投資,全都用到了公關營銷上;導演,全都在拍違心的東西;演員,全都在想如何引爆流量池。
![]()
- 我最近完整看完的國產劇,是2001年的《黑洞》,由管虎指導、陸川編劇,目前仍是警匪劇的巔峰
也許有人會說:你是不是過度解讀了,現在大環境不好,票房低很正常。
我想說,一個正常的現代社會,經濟越低迷,就越應該并且適合發展娛樂業。
一百年前,美國經濟危機時,好萊塢轟然崛起,各種電影和音樂全面開花;
三十年前,日本泡沫破裂時,動漫和游戲邁向世界,至今仍處于壟斷地位。
當人們面臨壓力與困境時,更需要尋求娛樂和藝術,撫慰自己的精神層面。
這種“反周期效應”,或許就是《黑神話:悟空》狂賣的原因。
![]()
- 今年的電影票房比去年下降了大概140億,而《黑神話:悟空》的銷售額也大概是140億
可惜。
這一年里,除了游戲《黑神話:悟空》,我們幾乎沒啥能拿出手的作品。
我們的物質經濟有待上漲,精神層面也得不到撫慰,反而經常受氣。
據傳,《黑神話:悟空》的投資成本,是3億。
這,是《黑神話:悟空》里的四大天王。
![]()
據傳,《封神》每一部的平均投資成本,是8億。
而這,是《封神第二部》里的魔家四將(四大天王前身)。
孰優孰劣?
一眼便知。
![]()
別誤會。
在我看來,《封神》雖比不上《黑悟空》,但也屬于是良心且高質量的電影了。
尤其與今年的票房冠軍、據傳投資成本3.5億的《熱辣滾燙》相比,《封神》簡直就是神作水平。
![]()
盲猜投了3億抖+
電影行業,為啥會衰退成這副樣子?
就算我不寫,誰也不是傻子。
但我還是要寫。
因為我熱愛電影。
因為電影,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不想辜負電影。
但我能做的,也僅限于此了。
如果你問我:出路何在?
我只能說:我不敢說。
現狀不可描述。
未來無法預測。
一切皆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