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電視劇片單發布,圖為抗戰大劇《八千里路云和月》、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千里江山圖》、上海出品《蠻好的人生》海報。(均總臺供圖)制圖:馮曉瑜
■本報記者 王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年電視劇片單發布,迅速點燃社交平臺熱情,相關話題閱讀量近5億。
“大劇看總臺”的招牌總能吸引觀眾的奧義何在?2024年滿堂彩式的好劇連臺驗證了部分答案:年初《繁花》綻放,春夏之交時《我的阿勒泰》儼然是地方文旅的代言,人們從《西北歲月》《走向大西南》《上甘嶺》里感悟中國共產黨如何步履不停肩負起實現民族復興歷史使命,又一次次為《山花爛漫時》《我是刑警》里當代中國基層奮斗者的故事牽動情腸。
2025年,總臺亮出5個板塊47部大劇連同8個系列精品短劇,立精神之柱,譜共鳴新章。在業界看來,這份大劇片單,既是總臺進一步擦亮金字招牌的重要抓手,某種角度看,也是以風向標之姿,為推進電視劇高質量發展樹立行業標桿。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用人民大眾最熟悉的文藝樣式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地彰時代精神、話百姓共鳴。
文化自信鑄“魂”,鑒往知來中構建精神譜系的“壓艙石”
“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這份片單里,觀眾呼喚許久的歷史正劇、聚焦主題主線的重大選題、展現當代中國各項事業所取得成就的現實題材等悉數在列。“總臺之選”透出明確的時代風尚:以光輝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闡明民族根和魂所在,以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振民族精神,用文化自信鑄“魂”,在鑒往知來中構建精神譜系的“壓艙石”。
重磅官宣的“觀匠心獨運的傳奇”板塊發布6部總臺出品的自制劇目,從不同角度建構時代寫真,多樣化反映時代之變、中國之進。《大漢賦》(漢武帝篇)、《大唐賦之破陣樂》通過講述漢武帝劉徹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傳奇人生,全面展現大漢、大唐鼎盛時代的國家命運和大國風采;當代國安題材《交鋒》詮釋國安戰警維護國家安全的故事;《天驕》反映“50后”這代共和國同齡人的成長經歷和創業年華;《我和我的英雄》用單元劇形式傳遞“中國脊梁”的榜樣力量,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們致敬;《石榴的滋味》勾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年來的滄海巨變。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圍繞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尋烽火歲月的印記”板塊推介6部新劇,構筑起一幅綿延厚重的熱血畫卷。改編自獲“五個一工程”獎、茅盾文學獎雙獎小說《千里江山圖》的同名電視劇備受關注,該劇描寫共產黨人以堅定信仰守衛黨的秘密、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另有《八千里路云和月》《歸隊》《我們的河山》《陣地》等四部沉甸甸的抗戰大劇,從不同視角講述中國共產黨和愛國民主人士等在戰火紛飛的歲月里堅韌戰斗、保家衛國的往事,展現偉大的抗戰精神和民族力量。《那年香港雪在燒》則把視線投向1884年至1899年間的香港,述說在港謀生的華人逆天改命、于黑暗中尋找前途和尊嚴的愛國主義歷史傳奇。▼下轉第六版(上接第一版)
創新表達塑“形”,從普通人的追求里打開讀懂中國的窗口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崇高追求”……
新片單尤其注重人們精神世界的重塑與升華,希望能以創新的技術、語態、表達方式來塑“形”,從一個個普通中國人的文化追求里,打開讓世界看見中國、讀懂中國、看好中國的窗口。
“品冷暖交織的人生”板塊聚焦人間煙火,感知時代萬象。16部待播劇中,有的站在了文學匠人的肩膀上:《北上》改編自徐則臣創作的茅盾文學獎同名獲獎小說,鋪展出古老運河的時代新顏。《高興》里,農民工克服城鄉文化差異收獲美好愛情,創作源頭來自賈平凹小說。年代劇《生萬物》的原著作者是趙德發,展現新一代農民在黨的領導下逐漸覺醒、奮力求生存謀發展的歷程。同屬公安題材,《駐站》改編自公安部“金盾”文學獎一等獎作品,介紹駐站警察化解難題、扎根東寨的故事;《谷雨》根據谷淵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一線公安干警與“保護傘”展開較量、守護社會安寧的事跡。《獨身女人》從多角度展現在人生和事業上勇敢向前的都市女性形象,故事的藍本出自亦舒作品。這一板塊更多的是原創劇本,《蠻好的人生》《六姊妹》《生命樹》《喀什古城》《四喜》等從不同地域、不同行業切入,寫奮進的時代大潮、新時代人民的火熱生活。
歸根結底,電視劇是“人”的故事。以“赴披荊破浪的旅程”為名,10部人生故事折射時代圖景、民生熱點。《燦爛的風和海》多維度展現澳門青年精神風貌。軍旅力作《兵自風中來》,新時代軍人上演實戰軍演,磨礪意志技能、逐漸形成新質戰斗力。《我和我的命》改編自梁曉聲長篇小說,以綿長時間跨度承載厚重的年代質感與人物命運沉浮。《太平年》落墨五代十國到北宋統一年間,吳越國“納土歸宋”的歷史故事蕩氣回腸。《逍遙》《長安的荔枝》《藏海傳》《大奉打更人》《雨霖鈴》《大生意人》等劇,不少始于大IP,早早鎖定熱劇席位。此外,導演李路、編劇王小槍等名家出現在了“探迷霧重重的真相”板塊,將攜懸疑、推理題材登場,用引人入勝的故事與觀眾共尋真相、共沐理想信念的光輝。
在發布長劇片單的同時,總臺也加大了短劇精品規劃力度,與相關地方政府、互聯網平臺等共啟精品短劇合作計劃。“歲月流金”“唐宋風華”“熱血河山”“都市遨游”“秘境生靈”“山水家園”“超級工程”“IP聯動”八大系列,探索“影視+文旅+消費”的深度融合。
隨著國產劇的出圈、出海在近年來越見頻繁,可以想見,這份大劇片單也可能成為世界各地觀眾“走,到中國去”的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