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名副其實的“百姓詩人”,被譽為世人心中的“詩圣”,他不僅以詩歌記錄個人的喜怒哀樂與人生坎坷,更揭示出廣大民眾生活的艱辛與不易。相比官方正史多聚焦于大人物、大英雄和重大歷史事件,杜甫則傾心記錄同時代百姓的悲歡離合,描繪每一個有血有肉、生動鮮活的普通人,這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被譽為“詩史”。
“杜甫篇”以詩篇融合史實,通過杜甫在不同階段創作的《登高》《去矣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以及“三吏”“三別”等時代名篇,全景式勾勒出杜甫一生的憂憤與流離。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寧聯袂楊雨、谷曙光組成探訪團穿越千年踏入大唐,一起深入到杜甫的時代尋訪詩中“圣人”。探訪團實景探訪了杜甫曾經輾轉生活過的長安、秦州、夔州等地,借由講述杜甫的故事,賦予觀眾一種跨時代的歷史視角,仿佛跟隨一臺穿越時空的攝像機,親眼見證了大唐時期百姓的苦難與抗爭。
節目以詩為點、以史為線詮釋杜甫的一生,展現他如何從意氣風發的少年歷經現實洗禮,成長為憂國憂民的一代“詩圣”。《宗師列傳》系列獨創的沉浸式敘事手法與演員的精湛演技,成為引領觀眾探究詩人內心世界的關鍵。青年杜甫與中老年杜甫分別由演員韓棟、王志飛擔綱,呈現了詩人青年時的追夢熱血與赤子情懷、老年時的不屈風骨與對世態炎涼的透徹洞察,為觀眾展現了一個為官不屈、為人高潔、多面立體的杜甫。
“杜甫篇”貢獻的一大名場面,便是“李杜相逢”。節目展開美好想象,通過與《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李白篇”夢幻聯動,高偉光飾演的李白再度出現,與杜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李白是杜甫的精神引導,杜甫中年困頓時,節目巧妙安排“李白入夢”這一情節,這個設計幫助觀眾在了解“李杜”故事的同時,更能深入理解“圣仙”的精神世界,看到他們在詩歌與人生追求上的本質差異。
通過實景探訪和生動演繹,節目讓觀眾理解了杜甫之所以被譽為“詩圣”,不僅因為他在文學上的卓越成就,更因為他具備了一種即便自己身處困境仍心系天下、為他人遮風擋雨的宗師風骨。回到現實時空,探訪團成員共話詩人情懷,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楊雨評價說:“杜甫把自身的那種悲情,跟時代的悲情完全牽系起來,融為一體,這是他特別珍貴的地方。把生命價值放大到與天地和宇宙同寬,你可能就能珍惜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價值。這就是杜甫的詩給予我們的人文情懷、人文關懷。”
《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講述大唐宗師們的傳奇人生故事,開播以來逐一呈現了以王勃為首的“初唐四杰”、孟浩然、王昌齡、李白、王維、杜甫等詩壇巨匠的風采,節目將家喻戶曉的唐詩融入情節脈絡與人物命運,挖掘宗師的內心世界與精神追求,歷史與當下相交融的敘述手法拓展了文化綜藝的廣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