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綜藝節目,大家伙兒腦子里肯定立馬蹦出好多名字來。
這些年,綜藝多得數不勝數,各種類型的都有。但要說觀眾最愛的,還得是搞笑類的,這類節目啥時候都受歡迎。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只要綜藝里帶點搞笑元素,收視率就噌噌往上漲。比如音樂綜藝,觀眾不僅喜歡看舞臺上美美的表演,還喜歡看嘉賓在真人秀里搞笑互動。就算是小眾綜藝,只要搞笑,沒明星也能火。
不過,喜劇這行可不好干。這兩年,喜劇行業有點走下坡路了。新電影年年有,喜劇也不少,但質量過關的真沒幾部。
電影行業這樣,綜藝行業也一樣。搞笑綜藝這兩年發展得也不咋地,好多好節目做著做著就沒了。
像大家熟悉的《歡樂喜劇人》和《笑傲江湖》,那可是語言類搞笑綜藝的巔峰啊。當年這兩檔節目里的作品,個個都是精品,值得反復回味。
經常看電視的都知道,有些臺老愛放些經典小品相聲。你看得多了就會發現,好多都是出自《歡樂喜劇人》和《笑傲江湖》。
這兩檔搞笑綜藝沒落之后,語言搞笑類的還有《脫口秀大會》、《喜劇大會》。
脫口秀做得挺不錯的,新老選手都表現得很好,每年都能給觀眾帶來歡笑。相比之下,《喜劇大會》就有點尷尬了。
按說,《喜劇大會》這名字一聽就是純搞笑的。確實也是,但質量嘛,就有點一言難盡了。
《喜劇大會》的前身就是《一年一度喜劇大會》和《喜人奇妙夜》,幾檔節目都差不多,就是換個名字。為啥說這節目一般呢?因為里面的作品看著像小品,但又跟傳統小品不太一樣,笑點有點區別。
說得直白點,《喜劇大會》里的作品,有的觀眾特喜歡,有的觀眾就怎么也喜歡不上來。喜歡《喜劇大會》的,肯定也喜歡《歡樂喜劇人》,但喜歡《歡樂喜劇人》的,不一定就喜歡《喜劇大會》。很顯然,《喜劇大會》比起傳統喜劇來,還是有點小眾的。
但只要有觀眾喜歡,就值得做。這節目能做這么多季,就算有人不喜歡,也不影響它的成功。現在最新一季的《喜劇大會》又跟大家見面了,主持人換成了王勉,常駐嘉賓換成了郭麒麟、大張偉、謝娜。
這四位都是老熟人了。郭麒麟、大張偉、謝娜當嘉賓確實挺合適的。不過,看完第一期節目,有些東西還是挺讓人尷尬的。

郭麒麟說得對,大張偉的“格格不入”讓《喜劇大會》挺沒面子的。
李飛的作品《人工智能之死》演完之后,郭麒麟和謝娜都給了票,就大張偉沒給。郭麒麟就說:“他老格格不入。”
我覺得郭麒麟說得挺對的。大張偉確實挺格格不入的。李飛這個作品最后排第三,名次挺好的。要是大張偉也給李飛投票,那李飛和李川就并列第二了。
從這個成績來看,李飛這個作品還是不錯的,至少符合大部分觀眾的口味。這么好的作品大張偉都不投票,那請這樣的嘉賓來干啥呢?這不是不公平不公正嘛?
大張偉不光沒給李飛投票,還有個不該投票的他投了。排名第六的維維的《討厭一些沒有邊界感的服務員》,這個作品郭麒麟和謝娜都沒投票,就大張偉投了。
你還別說,郭麒麟說得真對,大張偉還真是格格不入的。
觀眾的眼睛可是雪亮的。按理說,觀眾投票選維維這個作品第六名,就是說這個作品不好笑。郭麒麟和謝娜也沒投票,說明作品確實一般。作為嘉賓,大張偉遇到這樣的作品為啥要投票呢?
李飛那種大家都說好的作品大張偉不投票,維維這種大家都不看好的作品大張偉又投票了,這是在跟觀眾唱反調嗎?
除了大張偉這兩次格格不入的投票,郭麒麟、謝娜、大張偉三個人還有個和觀眾格格不入的投票。第七名的喜怪奇的《愛恨就在一瞬間》,這個作品一點都不好笑,但沒想到這三位都投票了。
現場觀眾的投票應該能代表大眾喜好。既然那么多人都不喜歡這個作品,為啥三位老師還要投票呢?
一整期節目看下來,我真的想問,郭麒麟、謝娜、大張偉,你們三位投票有標準嗎?
《喜劇大會》是比賽性質的綜藝節目,嘉賓的每一票都關乎選手淘汰與否。既然投票這么重要,那投票的時候就應該慎重,而不是隨便對對眼就投,看不順眼就不投。
要是連三位導師都做不到公平公正,那這檔節目還有啥公平可言呢?
看了三位導師的投票,真不知道節目組有沒有覺得被打臉呢?
很多觀眾確實欣賞不了《喜劇大會》的這些作品,覺得一點都不好笑。那節目請來的嘉賓應該是能欣賞的。不過,從現在的結果來看,我覺得這三位對這些作品也并不是非常感興趣,只是為了拿錢辦事而已。大家覺得呢?
以上就是關于【《喜劇大會》遭打臉?郭麒麟點評大張偉“格格不入”引熱議】的相關消息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